萬歷九年五月十二日,天街小雨潤如酥,大明逐漸進入了雨季,草原的雨季比中原來的晚一些,大明軍征戰還在繼續的時候,大明松江府市舶司迎來了一支特殊的船隊。
由徐九皋、劉吉率領的大明探索船隊,經過了整整一年的航行,終于再次回到了松江府,完成了環球航行。
松江府新港是大明最為繁忙的港口,沒有之一,松江巡撫申時行不能下令,讓港口封閉迎接探索船隊的歸來,但申時行還是清空了一段航道,讓五艘五桅過洋船,一艘觀星艦,順利駛入泊位。
新港之外,等候的駁船終于看到了過洋船頂部的哨位,海鳥也不怕生,落在了桅桿之上,大帆船的帆布,逐漸出現在了所有人的視野之中,北斗七星旗在海風中不斷的翻卷,在接近港口之時,五艘大帆船逐漸落下了帆布,而駁船將繩索拋向了大船。
駁船牽引著五艘大帆船逐漸靠港,申時行看到這一幕也從觀潮樓走下,來到了港口泊位棧橋的盡頭,等待著歸來的勇士。
徐九皋走下了棧橋,踩在了硬化過的地面之上,用力的剁了兩腳,由衷的說道“我們腳下的是地球,我們從松江府一路向東航行,途徑琉球那霸、倭國、墨西哥、秘魯、麥哲倫海峽、里約熱內盧、納塔爾、自由之城,抵達了泰西里斯本,又從里斯本出發,經過了自由城、好望角、羅經正峰、慢八撒、麻林、古里、馬六甲、馬尼拉,回到了松江府。”
“世界很大,我們回來了,我們腳下的地球的確是個球。”
徐九皋、劉吉等大明一共一千三百名軍兵舟師等,完成了大明的第一次環球航行,他們都在松江海事學堂進學,雖然已經很多次從皇家格物院寫的海事通鑒上,學到了地球是個球,而且是帶著傾斜角的球,才有了四季寒暑,但沒有親自走一趟,就不是實踐。
大明終于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距離泰西完成自己的第一環球航行,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這一次的航行總里程超過了十六萬里,等于北衙到南衙往返了五十次,分為了六大段,太平洋段、麥哲倫海峽段、大西洋上段、大西洋下段、西洋段、南洋段,填補了大明在全球航行中星圖、針圖、堪輿圖的大量空白,還完成了初步的地球儀繪制,證實了海包陸、海洋相通的猜想,也確定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憑借著木制帆船,大明也可以同樣橫渡任何大洋。
同樣,這一次的環球航行,也是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行,大明有了自己的針圖之后,就可以真正實現遠洋商貿,五桅過洋船終于不再是虛有其表,而是名副其實。
徐九皋、劉吉等人很激動,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動,這一路走來,他們同樣也發現,大明在海上的探索,落后了整整六十年的時間,這讓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明,其實很難接受,雖然早已清楚的知道了這一事實。
日不落帝國,泰西已經有人做到了,那么大明自詡天朝上國,這個成就自然也要去爭取。
當初安東尼奧、黎牙實代表費利佩二世,在萬歷元年第一次朝見大明皇帝,自稱是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張居正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急迫性,時隔九年時間,大明的特使,親眼看到了的確存在,即便是簡單的宣稱,那也是日不落,太陽不會從帝國的領土落山。
“歡迎回家。”申時行、松江總兵陳璘、松江鎮提督內臣張進等人迎接了徐九皋等軍兵回家。
相比較麥哲倫、弗朗西斯德雷克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探索,用時兩到三年的時間,大明只用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
一是得益于大明船只,五桅過洋船,依舊是當下世界范圍內航速裝載量最大、抗風浪能力最強的船艦,而一次就出動了五艘;二是得益于在出發之前,大明已經擁有了部分探明的海圖,東洋段、西洋段,部分太平洋段的針圖和星圖;三是因為大明探索船隊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明確的知道了地球是個球,目的明確而且并非未知;四則是因為精密制造,大明擁有了更加先進的航海儀器,觀星艦是極為專業的觀測船,負責引航。
申時行并沒有馬上為徐九皋等軍兵接風洗塵,他們簡單吃過便飯之后,就會立刻出發前往天津衛,到京師朝見,唯有面圣復命之后,才會休息,申時行、陳璘等人,帶著徐九皋、劉吉來到了巨大的船塢面前。
“這是什么”徐九皋驚駭的看著面前的巨大船塢和骨架,呆滯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