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在早些年,和俞大猷一起抵背殺敵,多次出海清剿倭寇和亡命之徒。
晉黨故事的最開始是為了防備北虜入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晉黨逐漸從最開始為了解決問題而誕生的黨派,變成了僭越主上、挾寇自重、弛防徇敵、特權經濟的集合。
王崇古親自殺過倭寇,也親自殺過北虜,從刑部主事、知府、兵備副使、陜西按察使、右僉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到總督宣大、山西軍務,這每一步,王崇古都是依靠自己的軍功一步一步的爬到了最高處。
張居正帶頭挽留王崇古也是因為王崇古現在是投獻之臣,尤其是在俺答汗被俘入京后,王崇古就是想僭越,也萬萬做不到了,他沒那個實力了,所以現在張居正才挽留王崇古。
但凡是北虜的威脅還在,王崇古要退,張居正絕不挽留。
嘉靖中晚期,大明武備松弛到了一種極為夸張的地步,十幾個倭寇就能闖到南京去,兩騎北虜就可以壓著大明貫穿大明萬人大營。
嘉靖十九年八月七日,北虜從寧武關入寇,劫掠嵐州、靜樂、嵐興等縣,所殺擄掠百姓超過了萬人,而且在大明境內駐扎了十余日,在八月十六日,再次從寧武關離開,山西副總兵魏慶擁兵萬余,敵人來的時候畏懼不出,等敵人走了,才悄悄跟著,結果遇到了北虜殿后騎卒,一共兩人。
敵人只有兩人,魏慶領兵萬人,不敢動,這兩個北虜如履平地一樣踏破了大明軍陣,而后坐在馬上嗤笑魏慶的懦弱。
而山西總兵丁璋在寧武關石湖嶺戰死。
圖為北虜兩騎貫萬人出處
也正是因為嘉靖年間邊備松弛,俺答汗才有膽子在大明附近建了板升城,在嘉靖末年,一批抗倭將領被提拔,一些主張振武的大臣逐漸被提攜,這才才穩住了局面,李成梁招募私兵,養寇自重朝廷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是因為李成梁真的能打得過北虜,土蠻汗數次入寇遼東,都沒有在李成梁手中討到好處。
在西線有馬芳等將領,在京畿附近有戚繼光等將領,在東北線有李成梁等將領,大明才算是徹底守住了戰線。
所以朱翊鈞要讓張居正留下王崇古,他的確能做事,是個循吏。
朱翊鈞真的不是一個十分暴戾的君王,但他對南衙洞庭商幫和寧波商幫的懲罰,讓比較激進的廷臣都抹了把額頭的汗,大明對葡萄牙進行了懲罰性關稅,直到確定了安東尼奧成為國王后,才取消了懲罰性關稅,加稅這種策略,是針對敵國外患的,從未用到大明任何一個集體之上。
在鞭長莫及的時候,通過懲罰性關稅削減敵人從海貿中獲利。
而洞庭商幫和寧波商幫的這一次懲罰性加稅,是真的殺人不用刀的狠辣毒計,還不如一刀殺了他們痛快,不僅僅是要懲戒商幫這個主體,商幫的實際控制人,兩個商幫背后的名門望族也會被長期加稅,這是穿透執法的應用。
直到他們的家族徹底散架,分家離散,才會罷休。
大明在不斷振武的情況下,有形的大手,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抹去數個繁衍數代的望族。
“這個懲罰,是不是威罰過重了些”保守派曾省吾俯首說道“要不這樣,都餉館對其名下的商船統一加征為兩成稅賦,七家望族,五代不得恩科好了。”
曾省吾的意思是,怎么說也都是大明人,把這個30的懲罰性關稅降低到20,然后這兩個商幫背后的望族,五代不得恩科。
朱翊鈞滿是訝異的看著曾省吾,他愣了片刻,這廝,真的是保守派嗎保守派是這樣的嗎
三十七度的體溫,是怎么說出如此冰冷的話的
比較激進的大明皇帝也只是要錢,保守派的曾省吾此言一出,豈不是這些望族的后代,連姓氏都要改掉五代不得恩科,這是直接奔著人家族譜去了
泉州浦氏,就被朱元璋下旨,浦氏子弟不得恩科,赫赫有名的浦氏直接分崩離析,其后人紛紛改名,連族譜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