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么要離開呢,大明是天朝上國,帶著白銀跑到海外去,那不是舍本逐末”萬士和眉頭緊皺,覺得汪道昆在危言聳聽,遮奢戶又不傻,放眼整個地球,大明都是最繁華的那個,跑到國外去對著大猩猩齜牙不成海外都是蠻荒之地。
汪道昆在質疑天朝上國的含金量。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萬士和解釋了自己的疑惑,他覺得汪道昆多少有點虛空打靶,現在的大明哪來的這種問題,安土重遷的文化之下,怎么會有這種問題。
這些個遮奢戶好好的遮奢戶不當,跑去海外不就是當流民嗎百姓們是活不下去了,才當流民,這幫遮奢戶這是什么腦子,才這么干。
邏輯上說不通。
更加確切的說,萬士和這個禮部尚書不信。
“是呀,骨肉相附,人情所愿。”汪道昆頗為感慨的說道“我要不是親眼看到這種怪狀,我也不信,你知道遮奢戶們為何要外逃嗎他們覺得大明沒有自由。”
“自由”萬士和臉上寫滿了。
這個理由讓學貫古今的萬士和都愣住了,他自詡看的書,沒有一萬也有十萬卷了,這種理由,萬士和實在是疑惑。
汪道昆五味雜陳的說道“是的自由,他們覺得朝廷管得寬,過去是沒辦法,現在有機會就會跑到海外去,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他們寧愿在海外作威作福,也不愿意再受到朝廷的約束了,在他們的認知里,遮奢戶不過是待宰的豬,只要養肥了朝廷就會殺豬,朝廷缺錢了就會殺豬。”
“殷正茂拆門搬床,甚至把那扇門帶到了呂宋做了總督府的大門,凌云翼干脆就是殺人,不肯認捐不肯舍財,就人頭滾滾,張四維、兗州孔府、新都楊氏,南衙清丈還田、稽稅院”
汪道昆只是簡單舉了幾個例子,站在遮奢戶的立場上,就是大明朝廷在苛責望族,連孔府都倒了,他們能有安全感才怪,總覺得脖子后面涼颼颼的,做夢都是利劍懸頂,隨時會去世。
“他們不違反大明律法,朝廷閑的沒事干盯著他們”萬士和兩手一攤。
汪道昆笑著說道“你讓他們遵守大明律,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這個利得稅,好。”張居正頗為認同的說道“好得很,可有奏疏,我可聯名上奏。”
聯名上奏,挨罵的就是他張居正,虱子多了不癢,相比較幾句罵名,白銀的浪費,才是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大明白銀的本質是大明百姓們的血汗錢,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所有的商貨都是百姓們用雙手創造出來的;大量流入的白銀在堰塞空轉、重復沉沒、流失海外,讓流入的白銀沒有發揮它作為貨幣的職能;而面對這個問題,工部和戶部給出的辦法是,考成資產增殖,限制白銀流出。
一如當初兵部尚書內閣輔臣翟鑾的清汰重振京營五事疏,現象、問題、原因、能夠實踐的解決辦法,翟鑾都了,但是就是辦不下去,吵吵鬧鬧,反反復復多年,最終也沒有結果。
而萬歷九年的大明不存在執行不下去的問題,張居正的個人威望以及他新政的制度建設,可以保證政令的通暢,大明行政力量的恢復,是一切新政的基礎。
張居正和汪道昆、王國光溝通很久很久,主要是從六個方面去加強白銀流轉。
利得稅只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