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下旨處決百夫長以上的所有俺答汗帳下,連三娘子名下的兒子都不例外。”王崇古首先開口說道,這件事做的其實很暴戾。
捕魚兒海之戰后,天元帝的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五十余人被藍玉俘虜,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命有司給地保奴和公主生活所需。
后來,這個地保奴說藍玉和元主天元帝的妃子有染,導致妃子自殺,地保奴抱怨大明朝沒有恩恤前朝遺貴,朱元璋聽聞后大怒,也沒有殺地保奴,而是將他流放到了琉球。
地保奴抱怨的朝廷沒有恩恤前朝遺貴,說的是禮法中的賓禮,二王三恪。
歷代王朝在改朝換代后,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也就是封前二代后裔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則稱為三恪。
朱元璋的登基詔書是認可元朝正朔地位,但卻不遵循慣例,恩恤前朝遺貴,這讓地保奴非常不滿,朱元璋性格暴戾,但也沒有殺人,而是將其流放。
地保奴觸怒了太祖皇帝都沒有被殺頭,俺答汗這個大明冊封的順義王,卻要百夫長以上全部斬首,這的確非常的暴戾。
如果不是明初南北撕裂過于嚴重,朱元璋也不會認元朝為正朔,畢竟當時漢人王朝亡了100年,秦嶺淮河以北丟了280余年,燕云十六州更是丟了450多年的時間,朱元璋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元朝的正朔。
而朱翊鈞如此處置,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承唐制,唐朝俘虜了突厥的頡利可汗,可沒有斬首頡利可汗。
王崇古提及這件事,不是要聯合廷臣封駁圣意,讓陛下收回成命,他只是通知大家,陛下有這個決定。
“大明不是沒有懷柔,柔遠人什么用都沒有,不得已而為之。”萬士和為陛下找補了一下,既沒有說祖宗成法,也沒有提革故鼎新開辟之舉,時代不同,一味的因循舊例,無法妥善處理問題。
嘉靖二十九年,胡虜入寇,那時候被戰火波及的百姓,都還活著,既然已經俘虜,不殺如何能平息民憤,如何能徹底和解草原人的情緒需要照顧,大明人的情緒就不需要照顧了嗎
陛下顯然做出了取舍。
“血仇血報罷了。”張居正看著王崇古平靜的說道“斬首示眾后,勞煩三位國公前往世廟郊祀奏聞世宗皇帝吧。”
“善。”萬士和點頭應承了下來。
上一次是新都楊氏,這一次是俺答汗,這都是讓道爺顏面掃地的仇寇。
右都御史李幼滋面色冷峻的說道“陛下是不是有點過于暴戾了這個私掠許可證,泰西的番夷做的,咱們大明如何做的陛下認真的考慮了一番”
所有人都看向了張居正,陛下今天這個性子,在廷臣們看來,都是他張居正教的
張居正的拇指在食指上摩擦著,他身上的黑鍋可太多了,那解刳院根本就是皇帝的主意,但罵名現在張居正還擔著,在儒家傳統文化里,人之性善,孟子就非常贊同這個主張。
荀子被開除儒籍,就是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就是人性本惡,那些善良的行為都是人為的糾正,是在長期教育、公序良俗的影響下、法律的嚴格約束下,才不再作惡。
人的本性是善,這是儒家所有理論的基礎,人的本性是善,只需要學習,就可以發覺人性之善,修德之后,天下大同。
而荀子作為儒學大家,卻在根本上,否定了儒學,所以他被開除了儒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