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惡,那還怎么挖掘靈性里的善怎么修德
張居正作為矛盾學說的源頭,他再結合陛下這個例子,去看到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個問題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人性有善有惡,是對立而統一的存在。
進而張居正立刻思考到了人之所以是人,是人擁有理性,用理性去壓制本性中的惡,合理運用本性中的善,只有人擁有了理性,才會擁有自由。
“我倒是覺得不算是壞事。”張居正停下了思考,認真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大明在巨變,世界也在巨變,如果有必要的話,私掠許可,也不是不可以,就許倭寇能搶劫我們大明,我們大明不能搶劫倭國,這是何等的道理”
汪道昆立刻說道“火爐里的火沒有了柴薪就會熄滅,馬匹拉車馬匹力竭后乘輿就會停下新政滾滾大勢,需要柴薪草料之時,私掠,也未嘗不可”
“眼下大明大軍征伐河套,橫掃胡虜,傳檄而定,奈何朝廷沒錢修路,只是有點修官道驛路,馳道還要張羅,若是如此,何不私掠臥馬崗如果能開礦,我大明還會缺銅如此嗎”
汪道昆是激進派,比陛下還要激進,所以他認為私掠又有何妨大爭之世,就要不擇手段,朝廷現在想做的事兒太多,缺錢又缺的厲害,即便是征調民夫,也要每日給兩升米,征調民夫可不是讓民夫自帶干糧。
金山銀山銅山煤山,不開采出來,都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朱翊鈞對朱翊镠說,激進派總會自己毀滅自己,顯然,汪道昆的說辭,就把自己陷入了一個絕地之中。
“譚司馬在的時候,大家都說,河套之地拿下來也守不住,不如直接軍事羈縻,現在好了,個個都是自己扯自己嘴巴子,看見煤銅金銀,就挪不動道了,一個個叫著吼著要修路,修馳道,何其怪哉。”王崇古看著王國光問道“大司徒,這修路得有銀子,朝廷沒有銀子,陛下說要向民間借錢,這錢,借還是不借呢”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王國光在打馬虎眼,他還是不想讓內帑國帑向民間借錢,實在是有損朝廷威嚴。
最主要的是,還要出利息。
大明第二摳唆,正是大司徒王國光本人。
“要不這樣吧,咱們讓戚帥把俘虜用于修橋補路”兵部尚書曾省吾提出了一個建議。
王國光好懸一口氣沒倒騰過來,咳嗽了好幾下,才連連擺手說道“那還是借錢吧。”
當有人說掀屋頂的時候,王國光就立刻同意開窗了,這頭兒工部尚書要私掠,那頭兒兵部尚書要抓壯丁,還是折中一下,借錢好了,出點利息,總比鬧出民亂來要強。
王國光略顯惆悵,按理說,他這個大司徒可謂是名至實歸,大明邊軍都是全餉,雖然是以實物代銀,但也是實打實的拿到了軍餉,軍餉的餉是是食字旁,軍餉從一開始就不是銀子,而是糧食;
大明皇帝一年一百二十萬金花銀,也能夠如數到賬;大明百官也有足俸可以領取,至少那些清廉的官員,不必和濁流同流合污的貪腐;
大明國帑內帑,累年皆有結余,大明甚至還有余力對開海進行大力投資。
說一句財相經營有方,絕不過分,萬歷九年的大明國朝,比大明大多數時候都要富裕。
就這,可是這事到臨頭,還是缺錢,根本就不夠花,王國光一時間有些迷茫,這多少錢才夠花
“那就戶部擬個章程吧。”張居正看向了王國光,眉頭緊鎖的說道“白銀浪費,資產增殖之事,這事不好辦,不如青苗法刺破白銀堰塞來的簡單,但不好辦也得辦,我覺得可以和均田役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