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就是衡量資產增殖的標準,除了工坊折銀之外,還有就是人丁,培養匠人的數量,也要納入考成為宜,百官升轉,都要草榜糊名公示,底冊填名揭榜,兩項指標,根據各地不同區設限,同樣匠人數量的考核,可以合并到均田役事中,便是以工農二字為宜。”
張居正這話的意思,就非常明確了,工農是一體的,其本質上都是生產者,在階級中都是供養肉食者的窮民苦力斗升小民,生產者的數量和資產增殖的折銀,這兩個標準,就是考成法的實際標準了。
這就是張居正和汪道昆的不同之處,張居正這一生,不夠勇敢,他總是妥協,汪道昆想的是把流入大明的白銀,全部轉化為固定資產,但現實執行中,能在有生之年達到七成的轉化率,張居正覺得可以跟列祖列宗交待了。
張居正覺得到那時候,他對得起道爺的環召之恩,隆慶皇帝的托付,和陛下的信任了。
“元輔還是厲害啊。”汪道昆稍加思索,就發現合該人家張居正當首輔。
長期的實踐讓汪道昆非常清楚大明官員的才能,他們可以在虛實之間靈活轉換,為了升轉,做點假賬輕而易舉,朝廷不可能直接派出緹騎四處察聞,官員之間也會緊密配合,一團花團錦簇之下,皆是虛妄。
本意是好的,執行壞了,是個偽命題,因為本意是好的是不成立的,很多問題,從一開始就是可以避免的,執行壞了,多數時候本意就是那樣。
這就是將工匠數量納入考成的妙處所在了。
工農人數將會直接關乎到商品數量,大明幾個市舶司的商貨數量,進出口的數目都是很明確的,這就限制了做假賬的規模,你這頭資產增殖折算白銀數直接上了天,那頭工匠數量增長幾乎為零,這數字就不可信,兩個賬本都作假,可是出口數和進口數對不上,那么朝廷追查就有了切入點。
牛皮吹上天,三本賬揭穿老底。
如果三本賬都作假呢那大明朝廷要準備的不是反腐清汰,而是平叛。
王崇古瞄了一眼張居正,確切的知道,張居正這廝,不可為敵。在陛下鼎力支持的張居正眼皮底下搞小動作,還不如直接上吊干脆。
主要是小時候的陛下,為了自己的皇位,支持張居正,長大了的陛下,還在支持張居正,王崇古現在的忠君體國,完全是怕,怕自己全家老小的小命、怕張居正、怕皇帝,當然也有那么一點點,為了大明再次偉大的想法,只有一點點。
躲在屏風后面聽完全場的朱翊鈞,直呼元輔先生,果然還是這么不可戰勝
他可以放心的不務正業了。
至于偷聽,大明皇帝的偷聽能叫偷聽嗎
朱翊鈞是個弘毅的人,只要張居正一日還在為大明再次偉大而努力,朱翊鈞就會一直支持他。
現在的大明已經完成了再次偉大的目標嗎完全沒有,在永樂年間,大明在漠北瓦剌和林封了虜王,實際控制了奴兒干都司,東南方向,完成了對麓川王朝的清剿,設立了三宣六慰,王化交趾,六次南下西洋,設立舊港宣慰司,倭國國王被大明冊封,真正的萬國來賀。
朱棣用自己的一生,將大明的拓展到了國力的極限。
當下的大明,遼東在緩慢開拓,瓦剌和林甚至都不愿意到大明來朝貢,當然大明也不可能讓他來朝貢,嘉峪關外七衛,已經完全脫離了大明的羈縻,成為了獨立的哈密王國,三宣六慰名存實亡,東吁王朝甚至敢攻擊大明,交趾承宣布政司,現在還是安南國,倭國更是不服王化,舊港總督府還在跟果阿總督府交戰。
大明中興,任重而道遠,此時大明擁有的人口和生產力,遠超永樂年間,可以做到更好。
朱翊鈞哼著小曲去了北大營,操閱軍馬結束后,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收到了喜訊,李妃和劉妃終于檢查出了身孕,萬歷九年七月,兩個放下禮義廉恥一起伺候皇帝的兩個透明人,終于得償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