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從來不怪罪墩臺遠侯上交了臥馬金,惹出了這樣的麻煩來,這的確是個偶然事件,但大明復套之后,一定會對漠北進行廣泛偵查,大明腹地從未到過草原,對漠北的想象,似乎遠在天邊,但其實漠北比讀書人想象的要近的多,距離陰山也不過400里,從京師到山海關的馳道,也不過才660里罷了。
墩臺遠侯只要對漠北瓦剌諸部進行詳細的偵查,臥馬崗這種露天礦山在長期的偵查中,一定會發現,偶然在多次偵查后會變成必然,就像大寧衛的桃吐山,在朝廷需要白土的時候,墩臺遠侯們那些雜亂的情報,經過梳理之后,立刻找到了它。
金銀銅鐵煤,大明需要的礦,在漠北都有。
對于戚繼光而言,這份計劃難做的地方主要壓力不是來自敵人的強大。
強大草原上的狼,給一口吃的,養兩天就學會了搖尾乞憐。
漠北瓦剌人其實非常虛弱,從墩臺遠侯的探聞中,可以洞察,這些盤踞在和林的瓦剌人多數以十多個人為部落進行聚集生活。
在正統年間,瓦剌人還強大的時候,他們可以到漠南一帶放牧,有數個湖泊是他們的夏盤營,夏盤營,夏天放牧之地。
隨著也先死于內訌,人頭被送到了大明領賞,也先的兩個兒子西征之后,和林的瓦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再加上俺答汗占據了所有的夏盤營,導致和林的瓦剌人徹底變成了一盤散沙。
瓦剌人自景泰年間內訌之后,逐漸演化為了四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還有兩個小的部落,依附于杜爾伯特部的輝特部和不里牙惕部,還有一堆人數不過百的禿麻、火里等部。
四大部,都已經在成化年間徹底完成了西進,只有不里牙惕部還在和林附近游牧,不里牙惕的意思是林中百姓,當然漠南的韃靼人都把瓦剌人統稱為養馬奴。
眼下準備西進的就是不里牙惕部,他們游牧的范圍大概在北海附近,而不里牙惕部西進的原因,還有外喀爾喀七部的壓迫,外喀爾喀七部的虜酋是阿巴岱汗。
敵人并不強大,甚至非常的弱小。
阻力主要來源于朝堂之上。
大明的精算之風,已經從仁宗刮到了萬歷初年,在嘉靖年間,復套和恢復大寧衛統治,會被喊打喊殺,是個碰都不能碰的話題,譚綸在隆慶年間再言復套,是冒了極大的風險,但譚綸一直在為復套奔波。
在嘉靖二十五年起到嘉靖二十七年的復套之爭中,首輔夏言、陜西三遍總督兵部左侍郎曾銑,在朝堂傾軋中,被斬首示眾,復套問題成了禁區。
結合當下大明的政治環境,戚繼光開始動筆,他制定了一個小步快走的計劃,以礦山、官廠團造為根基,不斷小幅度的開拓,開礦探礦尋苗修路開礦,如此循環往復的開拓,無疑是一種更好的辦法。
之所以能夠這么做,完全是因為官廠團造的工匠們,拿起武器,就是極其優秀的戰士,即便是西進的瓦剌四大部打算重返祖地回到和林,大明在陰山的軍兵,也可以隨時馳援。
這是個很摳唆的辦法,但是能夠被大明廣泛接受的做法,畢竟大明只想要金銀銅鐵煤。
“陛下的書信。”了山走進了中軍大帳,他將一個密封的信筒交給了戚繼光。
萬歷年間的征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大明皇帝總是以朱中興的花押,和戚繼光寫信,每月一封,從無斷絕,這代表著前線主帥可以無任何障礙的和大明皇帝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