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你們當真以為,大帆船帶來的白銀、倭銀,還有剛發現的臥馬銀,能夠滿足大明白銀的需求嗎”王國光看著所有人說道“大明太大了,白銀赤銅流入多少,其實都無法滿足大明所需,開海九年,一共流入大明的白銀,不過5400萬兩。”
“聽起來很多,可大明需要多少十個5400萬兩都不夠。”
只有戶部尚書才知道大明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喂不飽,根本喂不飽。
“不夠嗎”張居正有些疑惑的問道。
王國光開口說道“元輔,5400萬銀大部分都還在大都會堰塞,可萬歷元年京師的糧價一石五錢銀,現在一石還是五錢銀,紋絲不動。”
曾省吾一愣,疑惑的問道“這不是好事嗎”
“糧價紋絲不動,這的確是個壞消息。”張居正面色凝重,他對京師糧價是很清楚的,但是他沒有把糧價和白銀流入堰塞聯系到一起,王國光提及此事,張居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張居正從萬歷元年就一直提到一條鞭法,他的新政會以一條鞭法收尾,但現在看來,白銀的數量,根本不足以支撐一條鞭法。
凈鞭三聲響,廷臣們走進了文華殿的正殿之內,群臣見禮,皇帝擺手示意就坐。
“怎么一個個面色如此嚴肅”朱翊鈞有些奇怪的問道“這利得稅的消息剛剛散播出去,還沒有成文下章各大市舶司,這反對的聲音,就讓明公們如此為難嗎”
張居正俯首說道“回陛下,倒不是利得稅的事兒,利得稅只禁白銀、赤銅流出大明,臣昨日前往格物院詢問了徐九皋等人,泰西的紅毛番、金毛番亦是如此,以費利佩二世所定律法,殖民地不得設立隸屬總督府鑄幣廠,也禁止金屬鑄幣流入殖民地之中。”
張居正還專門了解了下他國的做法,尤其是已經在海上殖民了近百年的泰西,泰西的所有國家,都是禁止本國鑄幣、貴金屬流出海外,大帆船貿易,本質上是費利佩二世的官船官貿,有特別準許,才會攜帶白銀貿易往來。
特許經營權,可是泰西王室謀求利益的不二法門。
禁止金銀銅流出,不會影響到開海的積極性,因為貨物也能充當貨幣。
張居正已經寫好了奏疏,詳細討論關于貨幣的種類和發展,闡述利得稅的合理性,他把剛才偏殿的爭論告訴了陛下。
“大明這么缺錢的嗎”朱翊鈞這幾日聽白銀流通性都聽膩歪了,感情不是簡單的流通性問題,而是數量不足。
王國光立刻拿出了三卷書,朗聲說道“流入的5400萬兩白銀,對大明京師、南衙的物價,沒有造成太大的波動,臣有萬歷會計錄三卷呈送。”
主要是三項物價的對比,糧食、柴薪、油料。
柴薪主要指的是煤炭,西山煤局的煤炭,有一部分順京杭大運河南下,張學顏將其稱之為北煤南運,將白銀沿運河北上,稱之為南銀北運,南銀和北煤正在形成新的對流,煤銀對流正在取代鹽引白銀對流成為大明最重要的經濟循環。
這三種和百姓息息相關的物價,從萬歷元年,穩定到了萬歷九年,期間雖然因為天氣等多種緣故有些短期變動,但長期和平均、中間數來看,卻是極為平穩的。
“京師的糧價,甚至還有所下降。”朱翊鈞翻看了一下,京師丁口已經超過了200萬,可是物價沒有隨著人口的聚集而飛漲,反而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朱翊鈞可不覺得這是好事,銀貴米賤,代表著大明開海以來的白銀流入,等于沒有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