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生意嘛,自然是無孔不入,畫舫生意,我們孫氏可是依律抽分,從未拖欠少交過一次稅賦。”孫克毅則是笑著說道,畫舫生意不僅交稅,還給大明海事學堂的籌建捐錢,至于動物園動物們的皮肉之苦,孫克毅沒有什么憐憫。
中原從漢代就開始冊封倭國國王,一直到永樂年間,也在冊封,這便是教化,希望能把倭人從禽獸教化成人,柔遠人的內在邏輯,就是道德的無所不能。
而綿延二十多年的倭患,證明了道德不是無所不能,華夷之辨里,柔遠人的風力輿論逐漸勢微消失,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漸漸地占據了主流。
在軍火貿易會上,比較有趣的是,交易量不是公開的。
任何想要購買火器、火藥的大名,都得到偏廂和市舶司的吏員溝通,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可怕的結果,那就是誰都不知道對方到底購買了多少火器。
大明賣軍火,讓倭人殺自己人,減弱倭國實力,這一點,大名們心知肚明。
要反抗大明寶鈔、軍火販售,最好的辦法,就是各個大名,以織田信長為核心,團結一心,共拒大明
大明要賣火器,大名們就很默契,誰都不夠買大明要推行寶鈔,大名們都不用真金白銀換取寶鈔
這樣一來,大明拿倭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遠渡重洋,倭國還有九百萬丁口。
但是這個交易不公開,徹底讓所有人都岌岌可危起來,誰知道鄰居到底購買了多少火器火藥,又準備什么時候討伐自己就連織田信長也要購買大量的火器去防范,防止第三次信長包圍圈。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必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織田信長無論之前如何游說這些大名,達成了怎樣的協議,在切實的軍事威脅之下,都化為了泡影。
鄰居囤糧我囤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徐渭在倭國主打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里挑外撅,趁機取利,白銀、硫磺、游女、倭奴,都是利益。
軍火交易會在彼此忌憚的氛圍下結束了,離開長崎總督府的大名們,不得不接受了大明強行推廣的寶鈔和軍火,而大明在這次的貿易會上,收獲了一百四十萬兩白銀,四千三百名游女,超過五千倭奴,發行了大約十二萬貫的寶鈔。
結束了貿易之后,陳璘要前往鯨海,鯨海是大明奴兒干都司的外海,而陳璘要前往的地方叫做木陽河衛今海參崴,在木陽河衛上游則是雙城衛、建州衛。
這里的建州衛是建州女真人的老家,在永樂元年,建州女真的首領阿哈出朝貢,得賜名李誠善,獲封建州指揮使,在永樂二十一年,得到朱棣的準許,建州衛內遷,遷徙到了撫順的關外。
在元以前,這片地方歸屬于黃龍府,就是岳飛心心念念希望直搗黃龍的黃龍府,元時,忽必烈在遼陽行省木陽河畔,建立了鯨海千戶所,在鯨海捕魚提煉魚油朝貢,后在雙城設立雙城總管治理此地。
陳璘之所以要前往木陽河衛,是為了考察水文,探索海洋迷霧,再復元時水路,這里擁有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在舊案中記載,那是一個天然良港,甚至從吉林造船廠可以直接從這里出海,因為洋流的影響,木陽河衛是北方的一個不凍港,每一個北方的不凍港,對大明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如果渤海灣不結冰,那么天津衛就是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但是渤海灣會結冰,所以,北方的市舶司設立在了密州,因為密州一百里外是不凍港膠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