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經初冬,西北方向的寒風已經吹到了京師,順便把西山煤局的黑灰,吹到了京師的角角落落,京師的街頭,多了許多的棉紡口罩,這是惠民藥局出售之物,大明明公上朝時候,帶著棉紡口罩,立刻引起了一股風尚,席卷了整個京堂。
工部用了許多的辦法,但霾災aaa“如期而至。
霾災,胡元天歷二年三月,因為前年沒有下雪,春天少雨,沙塵遮天蔽日,天昏而難見日,路人皆掩面而行,霧鎖大都,多日不見日光,都門隱于風霾間,至此,霾災出現在了歷史上。
隨著北衙的人口越來越多,人類的活動將樹木采伐,生態被逐漸破壞,在實錄之中,霾災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到了萬歷九年十月,這風沙塵土之外,又多了一個煤煙,整個空氣都彌漫著一股燒焦的味道,極為刺鼻。
棉紡口罩,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存在。
松江學派大儒林輔成,他的詩社在西城,逍遙逸聞賣的很差,逍遙社入不敷出,這讓林輔成極為難過,北方的遮奢戶們,更像是張居正的信徒,他們喜歡矛盾說、公私論、生產圖說和階級論,對自由之說,北方仕林則普遍認為,有些可取之處,可總覺得缺少根基。
當下大明京堂的熱點一共有三個,煤煙、利得稅、燕興樓擴張,但凡是林輔成從這個熱點出發,逍遙逸聞也就成了。
他講的那些自由逍遙之事,過于虛無縹緲,有些人甚至認為他是還俗的道士。
林輔成思前想后,投稿了一篇文章到耿定向的民報之上,他以煤煙、利得稅、燕興樓擴張三件事,為切入點,討論了自由二字。
林輔成支持工部含糊其辭,支持利得稅推行,支持燕興樓擴張,這一下子,林輔成就被拱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自由派支持大明皇帝、朝廷的蠻橫干涉,多少讓大明仕林之中,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就林輔成宣揚的那一套,幾乎等同于反賊了,在江南地界宣講一二也就罷了,跑到京師宣講,陛下居然沒把人直接拉到菜市口當反賊砍了,只能說陛下寬宏大量。
大明仕林文壇,其實是不敢攻訐張居正、王崇古、王國光、汪道昆這些明公的,但凡是筆正們胡說八道的話傳到了明公的耳朵里,不需要明公們開口說話,有的是人讓筆正們生不如死。
惹不起朝堂明公大臣,還惹不起你林輔成嗎
很快,林輔成就被邀請到了太白樓,這次的邀請是由京堂第一大詩社廣仁詩社發起,邀請諸多筆正齊聚太白樓,說是詩會,不過是借著這個機會,羞辱一番林輔成,算是階段性的勝利。
大明禮部尚書萬士和聞訊后,仔細研究了林輔成的文章,決定前往助陣。
“如何大自由大逍遙”林輔成也不怯場,明知道這是一場鴻門宴,仍然照常赴約,他一入門就聽到了所有人的批評聲,但仍然走到了月臺之上,大聲的問道。
他一抬頭就看到了王崇古家里的公子王謙,大將軍府的黃公子,王公子和黃公子,對著林輔成露出了個笑容。
林輔成大聲的說道“管子牧民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若想要得自由,則需要物質的極度豐富人改變自然,得到收獲,這是生產,生產會有剩余,為了朘剝他人而產生了階級”
“只有衣食住行極為豐富之下,人人衣食無憂,朘剝無意義,才會得大自由,大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