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面色漲紅,看著其他人都在笑,很想大聲問一句你們在笑什么
“臣愚鈍。”王謙沒有在御前咆哮,糾儀官會告訴他禮儀,他有些迷茫的問道。
為何大家都在笑。
“將修建馳道的權力下放到地方,地方沒有財力解決,撲買給勢要豪右們承建,加速大明馳道的修建,這個想法,在制度設計上看起來是極為完美的。”朱翊鈞對著王謙笑著說道“唯一的問題是,勢要豪右建的馳道,是他們的馳道,不是朝廷的馳道。”
“你猜,他們會做些什么”
“敢做什么不就是用馳道賺錢嗎”王謙搖頭說道,他站在勢要豪右的立場上,這路修通了除了用來走商,還能用來干什么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搖頭說道“你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馳道意味著什么,要搞明白馳道,就要清楚鐵馬的意義。”
王謙是真的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在朝廷看來,這就是給藩鎮割據了最便利的條件。
誰控制了馳道,誰就擁有了領土。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的馬力是一匹,也就是一匹馬連續干四個時辰,共將七十二萬斤水提升了一丈,而蒸汽機在同等工況下,做到了這一點,這臺蒸汽機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因為是格物院試制造的第一臺往復式蒸汽機。
起初的蒸汽機是兩個鍋,左邊是氣缸,中間是個杠桿,右邊是泵缸,鑄鐵制造,密封性極差,原理和壓水機完全相同,氣缸加熱蒸汽,推動泵缸排水,氣缸加水降溫,拉動活塞抽水,僅僅只有一馬力的蒸汽機,需要四個人去看顧,沒有實用價值,因為無論是畜力絞盤抽水,還是人力,都要比蒸汽機更加高效。
一臺一馬力蒸汽機,但是需要5000兩白銀,才能妥善安裝,一匹馬才六銀的萬歷年間,是沒有人會安裝的。
幾年時間過去了,在格物博士的努力之下,有了三馬之力的往復式蒸汽機,安裝一臺三馬之力的蒸汽機只需要50兩銀子,包括了后期的維修。
大明西山煤局每年采煤數量激增到了56億斤,較萬歷元年猛增113倍,大明的粗鋼產量達到了207萬斤,而鐵的產量達到了1940萬斤,較萬歷元年猛增了54倍,讓毛呢官廠的粗紡毛呢達到了45萬匹,精紡毛呢達到了75萬匹,較萬歷三年猛增了35倍。
這種可怕的增長,是生產關系改變調動了積極性,也是生產力提升的直觀體現。
帶著滾滾濃煙咆哮著的蒸汽機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影響到大明所有的人,事實上,大部分的大明人都和王謙一樣,并沒有意識到,蒸汽機會給大明帶來怎樣的轉變,此時絕大多數大明人,都沒見過蒸汽機的模樣,因為往復式蒸汽機一直在作為一種可靠的動力源在使用。
林輔成看到了,他是個南方人,來到北衙,驚訝京師的變化,他看到了煤煙濁龍的肆虐,也看到了大明生產力的切實進步,同樣為他的自由說,找到了堅實的基礎,物質的大豐富,才能改變生產關系,所有人才能得到自由。
這些年,皇家格物院一直在跟氣缸的氣密性、蒸汽機的整體減重、更高的熱效率而努力。
朱翊鈞知道的更多,皇家格物院的最新已經試制完成的往復式蒸汽機的馬力為75馬力,而研發中的往復式蒸汽機為十六馬力,預期明年可以正式試制,而長期來看,在五年內,蒸汽的馬力會提升到125馬力。
當蒸汽機的馬力來到125馬力的時候,能夠生產多少貨物又能拖拽多少貨物馳道高昂的修建費用,從三十年收回成本,又能縮短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