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遮奢戶們愿意認籌的原因之一。
“所以,當蒸汽機的馬力在五年后高達125匹的時候,馳道就跟人的血管一樣重要了,地方遮奢戶們修好的路,你從他們手里討要回來,他們會做什么”朱翊鈞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
之前在廷議中,明公們圍繞著這個問題激烈的討論過,朱翊鈞只是在總結。
“造反,掌控了不屬于自己應該有的社會資源必然僭越。”王謙由衷的說道“可是現在京營橫強,他們若是造反,那就平定就是。”
“那這不就成了明搶了嗎胡鬧。”萬士和聽聞訓誡了王謙,王謙的思路還是典型的勢要豪右想法,我比強,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搶你,這在大明的政治實踐中是行不通的,國失大信,人心啟疑,就是天下沸反盈天。
也是大明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大宗伯所言有理。”王謙明白了自己想法的漏洞,京營不是一直橫強,而且明火執仗的明搶,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危機。
“王御史,你研究過你自己嗎”朱翊鈞詢問著王謙,他天天四處觀察,有沒有觀察過自己。
“臣愚鈍。”王謙搖頭。
朱翊鈞換了個方式問道“你這個明搶的邏輯,其實在伱的立場上,也沒什么問題,因為勢要豪右是這樣的,朕問你,你說勢要豪右能不吃人嗎或者說勢要豪右能不兼并、不殘忍的向下朘剝嗎”
“不能。”王謙十分認真的思考之后回答道“不吃人,就會被別人吃掉,所以大明國祚二百年,那些不想吃人的大善人們,早就被清汰干凈了”
“現在在河套種地的寶岐司司正徐貞明,他的老師馬一龍,就是因為不肯吃人,安置流民,死后所有功業皆付諸東流。”朱翊鈞還找了個例子,馬一龍帶著百姓墾荒,人死了之后,所有墾荒的荒地再次荒蕪了。
朱翊鈞對自由派的要求不高,他們能主張這種強人身依附關系的解除,主張人身自由,朱翊鈞就允許他們存在。
王謙恍然大悟,終于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為何和明公不同了,朝廷諸多階級之上調節社會矛盾,如果朝廷定下的規矩,一再出爾反爾,許下的承諾,一而再再而三的無法承兌,那朝廷就沒有任何信譽可言了,廣泛不認可的朝廷,那就不是朝廷了。
歷朝歷代,輪回不止,王朝的滅亡,始終伴隨著生產資料高度集中、伴隨著朝廷沒有能力調節社會矛盾、伴隨著朝廷信譽逐漸降低,甚至變成負數,朝廷說什么大家反而反方向去理解。
王謙又匯報了些消息,設有入門門檻的私人交易會開始出現,這些私人交易會一定會逐漸變成交易行的莊家,對于這種莊家的出現,朝廷早有預料,王謙要做到,大明朝廷是交易行的最大東家,對交易行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用流通性換取穩定性,是朝廷的取舍。
官辦玻璃廠要給大明皇帝住的通和宮換玻璃,主要目的是讓大明皇帝帶貨,皇帝用了都說好。
新工藝的平板玻璃,屬實是讓朱翊鈞大開眼界,新工藝的玻璃,透明程度已經接近了天然水晶,更換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官廠就把所有的窗戶都換好了。
大明的玻璃正在規模化,很快會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朱翊鈞用了一千兩銀子,買斷了這項技術,而后加價到兩千兩銀子,在皇莊兜售,在皇莊購買之后,可以獲得完整的技術,但是不可以用于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