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九年十一月初,朱翊鈞收到了一個消息,東吁王朝的莽應龍死了。
去年十月,莽應龍在馬達班灣海戰,敗給了葡萄牙船長貢卡洛瓦茲,在戰爭中受傷,拖了將近十個月的時間,莽應龍還是沒能挺過去一命嗚呼,莽應龍死后,莽應龍那個不成器的兒子莽應里繼位,爆發了內亂。
這不奇怪,莽應龍一生都在征戰,堪稱窮兵黷武,多次多暹羅用兵,征召了大量的民夫,土地缺少壯丁耕種,加劇了糧食歉收,東吁王朝在版圖穩定之后,理應休養生息,但莽應龍死的時候,還在討伐若開王,兵峰直抵若開王國的都城妙烏。
莽應龍死的并不突然,妙烏前線聽聞大王死后直接崩潰,而后劇烈的內部矛盾,導致所有人離心離德,亂成了一鍋粥。
而黔國公沐昌祚帶兵移駐洱海,云南巡撫劉世曾也率軍移駐楚雄,迅速征調漢人和當地土駐軍隊數萬,防備東吁王朝鋌而走險。
繼位的莽應里有個最好的收束人心的辦法,那就是挑釁大明并且戰勝大明。
內部矛盾外部紓困,是一種常見的做法,打贏了就能贏得想要的一切,打輸了,輸的體無完膚。
在莽應龍、莽應里的眼里,大明就是個破房子,踹一腳就塌。
“跳吧,再跳高點,朕就打死他,先生說,馬六甲海峽的戰事沒打完,就沒有到進攻的時候,先跟他耍耍,太醫院那邊看過了嗎先生的病,確定沒有病根嗎”朱翊鈞詢問著張居正的病情。
歷史上這個時間點,張居正已經開始臥病在床,不能理事兒了,不停的上奏乞骸骨歸鄉。
現在,張居正活蹦亂跳,還在文淵閣里坐班,當牛做馬。
“大醫官說痊愈恢復的很好,沒有問題。”馮保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么大的事兒,大醫官們不會胡說八道,張居正真的恢復的很好。
“叫上先生,我們去皇家格物院。”朱翊鈞站起身來,馬六甲海峽戰爭結束前,大明西南政策就只能是嚴陣以待,因為沒有水陸南北兩個方向的夾擊,想要布武西南是一個偽命題,所有的進攻都會是無效進攻。
朱翊鈞要去看75匹馬力的蒸汽機,皇叔朱載堉發明了幾件小東西,請皇帝前往閱視。
皇家格物院一年要拿大明皇帝近一百萬銀,而且還是兵仗局壓印的流通性更高的銀幣,所以每年皇叔都會帶著格物博士們,匯報一次工作,得讓陛下看到,他們不是白拿銀子不干活。
可以年產一千臺的75匹馬力的蒸汽機,就是今年皇家格物院的祥瑞。
朱翊鈞叫上了張居正,作為帝師首輔,如此重要的時刻,自然要一同見證,沒過多久,張居正帶著工部尚書汪道昆一起來到了通和宮,而后隨著圣駕,前往了對門的皇家格物院。
朱翊鈞帶著一行人走進了寬闊的大門,見到了影壁石上那一行朱紅色的字,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中興,這是朱翊鈞對格物博士的要求,這么多年來,格物博士踐行這一原則。
走過了影壁石,走過了藏經閣,朱翊鈞來到了格物院的一個聯排大房之內,這里不是生產蒸汽機的地方,只是負責實驗,朱翊鈞專門安排了一名勛衛陪練,負責這格物院的安全,格物博士們研究起來,廢寢忘食,勛衛陪練帶著緹騎,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兒,就是讓格物博士按時吃飯。
格物院不事生產,所有技術的實現和落地都由工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