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了,陛下十五歲就在西山帶著緹騎殺賊了,李如松十四歲就跟著父親在遼東殺虜了,陛下,民間十四歲就該大婚了,比皇家要早兩年。”張居正頗為認真的說道。
“等到十六歲再去吧。”朱翊鈞連連擺手說道“那不一樣,那是沒辦法。”
“臣遵旨。”張居正思考了一下,應了下來,熊廷弼是個可造之材,也可以讓他在身邊多學一些,再出去歷練不遲,熊廷弼的性格太直接了,需要在張居正身邊學一點圓滑。
“四川地面的清丈,今年終于有動靜了。”朱翊鈞說起了清丈還田,相比較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大明萬歷九年的清丈還田畝數為844萬頃,這其中包括了四川的清丈,去年是792萬頃。
羅瑤受賄三十四萬銀的大案落下帷幕之后,四川的清丈終于開始步入正軌。
“今年的歲收不正常,有點太多了。”張居正也收到了戶部上奏的奏疏,大明今歲田賦折銀為1520萬銀,工商稅賦和官廠等,第一次超過了四成,高達1048萬銀。
大明田賦折銀后加上工商稅賦總計為2568萬銀。
這工商稅賦,最大的部分來自于開海的關稅,市舶司押送京師的白銀就超過了320萬銀,官廠團造貢獻了180萬銀和去年相同,其中重中之重,是皇帝領銜開海投資分紅超過了220萬銀。
相比較去年的723萬銀,增長絕對值高達325萬銀,要知道嘉靖年間,朝廷一年歲入折銀不過六百多萬銀,六個半先帝皇陵了。
“不奇怪啊,整個南洋,在冊的田畝已經超過了170萬頃,朝廷官辦種植園七十四處,民園已經高達一百二十四處,總計198處。”朱翊鈞對審計的明細看的很明白,增長的主力主要是關稅和種植園收益。
種地和收稅,果然還是當下最賺錢的兩個買賣。
“一年歲入這么多,還要發國債向民間借錢,臣真的是愧對陛下。”張居正的面色要多復雜有多復雜。
皇帝向民間借貸,這是多么有損皇帝威嚴的惡事,但朝廷確實沒錢,賺得多花的也多,光是軍事支出就超過了1200萬銀。
“明年開春,要投入一千萬銀,用于開海。”朱翊鈞說起了自己的打算,開海投資。
申時行覺得可以在一些項目上進行細分,在交易行募集資金,風險向下轉移,但朱翊鈞不打算立刻就做。
他打算加大投資。
本章完
yetia9647841363209ht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閱讀網址yeti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