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草原人而言,大明正在變得更加暴力,一如儒家經典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草原人將其理解為就是大明人現在就像是站在河邊的智者圣人冷漠無情,死掉的人那么多,沒日沒夜的從眼前飄過。
戚繼光知道草原人如此理解這句話,真的是頭都疼了,這句話是孔子師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感慨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
草原人將逝者解讀為死者,這是綏遠缺少文教的緣故,綏遠急缺文人到這里勉力興文,加重文化羈縻,和大明腹地形成更多的共識,最后密不可分,這就是徹底和解。
但是,皇帝傳來的消息,情況并不樂觀,大明讀書人顯然不想來綏遠吃沙子,那興文教化,就非常難以實現了。
文化認同是最根本的認同,也是最根本的王化,駐軍、征稅、齊民編戶、車同軌書同文,是征伐是實土郡縣,這最后一步,同心才能同德,沒有文化認同何談密不可分
梁夢龍很是生氣,但又有點無可奈何。
“打勝仗有個屁用”梁夢龍一拍桌子就站了起來,中軍大帳安靜的可怕,戚繼光和梁夢龍的臉色都很難看,一方面是大明軍在銳意進取,一邊是士大夫在拼命的拖后腿。
開拓開拓個屁大明有這么一群士大夫在,打下來的大大疆土,也王化不了,又有什么用呢
這一刻梁夢龍終于清楚了,為何奴兒干都司、大寧衛、河套、交趾,甚至是現在的遼東,都在步步精算之風下,慢慢不再是實土郡縣了。
河套有八成都是漢人,這里卻不是漢土,因為沒有官員、讀書人愿意來這片文化的荒漠興文教化,沒有文化認同,哪來的共識。
“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一群吃嘴不干活的蠢貨,連這點苦都不肯吃。”梁夢龍的聲音很大很大,中軍大帳內所有的人都不怎么說話。
梁夢龍眼中寒光一閃說道“戚帥,上書朝廷,請祖制大誥,以夏伯啟剁指案為例,不愿前往新辟之地的狂夫愚夫,斬首示眾籍家抄沒”
陳大成愣了愣問道“夏伯啟剁指案那是什么”
洪武初年,朝堂發生了一個很吊詭的案子,儒士夏伯啟剁指案。
國初,天下凋敝,官員短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下旨令名士入仕為官,廣信府貴溪縣有儒士夏伯啟否認明政權的合法性,依舊向往正統的胡元aaa“,拒不出仕,甚至不惜砍斷自己的手指明志。
朱元璋聽聞大怒,將其二人逮捕入京,當面詢問夏伯啟,夏伯啟口出狂言,大喊紅寇元末明初群雄并起皆為紅巾軍,朱元璋盛怒之下,拋出了再生父母論,戡亂的君王結束了綿延的戰亂,還了天下太平,讓生民安定生活,就如同再生父母給了萬民生下來活下去的權力。
這也是大明君王,也被稱之為君父的緣故之一。
夏伯啟最終被殺,并且朱元璋將其寫入大誥之中,并且定下永例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籍沒其家,以絕狂夫愚夫仿效之風。
這個案子吊詭就吊詭在,讓夏伯啟入仕做官,夏伯啟叔侄寧愿砍斷手指也不肯,若是真的覺得胡元正統,大明不義,自行了斷殉國便是,歷代亡國之時,都有士大夫為君殉國,既然信奉正統論,死又不肯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夏伯啟是正統論的擁躉嗎并非如此,夏伯啟只是在制造反投獻aaa“的風力輿論,反對大明管的太寬的政令,江南士大夫們最喜歡胡元的極限自由了。
吊詭的第二個地方,就在于朱元璋還把叔侄二人逮到京師,當著所有人的面審案辯論,直到把夏伯啟辯的無法反駁,才
將其處斬,按照朱元璋那個暴戾的性格,居然能忍著脾氣跟他說了那么多話這種愚夫殺了就是,浪費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