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勁兒才怪
王崇古給的辦法整本都是圍繞著密疏這個手段在進行。
張居正卻從陛下轉瞬即逝的臉色上,看到了斬殺線的出現,王崇古是不敢盯著皇帝看的,張居正倒沒有這個顧慮。
“爹,圣眷”王謙挑了挑眉頭將茶杯往前推了推。
“如此自然好,陛下一旦察聞,我再出手,無濟于事。”張居正聽聞,也沒說信不信,王崇古知道嚴重性就好。
朱翊鈞不相信王崇古,這件事,很早很早以前,王崇古本人就比其他人都清楚的事兒,王崇古也認,人總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的。
陛下能問出這個問題,就不會被騙,陛下心里對文臣的偏見根深蒂固,是個死結,永遠無法解開的那種,各地巡撫總督奏聞,陛下可以分辨出來。
大明對于皇帝直接指揮作戰這件事,是有抵觸情緒的,明英宗朱祁鎮的土木堡之變,教訓實在是太大了。
張居正作了個揖說到“還是要多謝次輔賜教了,真的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慢慢推而廣之,最多也就是到知府這一級了,沒必要再往下,再往下也沒有什么意義了。
張居正看著已經變得昏黃的燈光,有些不滿的說道“我是先生,還是你是先生擰亮點,我要謄抄。”
日后春秋論斷,他爹能不能當個中興功臣
陛下是好人嗎對大明大多數人而言,陛下是明君,但不是好人,好人當什么皇帝
那景皇帝朱祁鈺倒是個好人,金刀案中給朱祁鎮留了條命,朱祁鎮用奪門之變回報了景皇帝的善良,朱祁鈺本人,連帶著簇擁朱祁鈺登基稱帝的從龍之臣,于謙、王文、范廣等等,都下場凄涼。
“臣從不擔心這個問題。”張居正補充說明,他對陛下很有信心。
第二天張居正起了個大早,只能拿著批注過的奏疏匆匆趕完了文華殿,廷議之后,張居正才開始謄抄,送到了御書房去。
圣眷的好處,那真的是誰用過誰知道。
王崇古用手揉了揉眉心說道“有些想法了,但猶豫不決。”
四個菜,一個湯,一碗飯,一個光餅,光餅的味道雖然幾經改良,但和錦衣玉食絕對沒有任何關聯。
張居正開口說道“陛下睿哲天成,但人力終有窮時,亦會有本章諭旨所不能盡者,亦會有一時不能即定者,故于密奏內往來斟酌。”
“這個這個,陛下臣只能說,都是些反賊手段。”王崇古選擇了實話實說。
“王次輔果然是經邦濟國之賢才啊。”朱翊鈞看完了原本,看著王崇古笑容滿面的說道“坐坐,用了膳再議不遲。”
這個陽光燦爛的笑容,顯得很開朗,也很有迷惑性。
執行肯定是張居正了,這個鍋、這個挨罵他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