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伊的葬禮非常簡單,除了大明的人,沒有人前來送行,因為安東尼奧作為葡王,已經把馬六甲海峽的治權還給了大明,馬爾庫斯沒有理由來送行,果阿總督府的抵抗,是不遵國王的命令,其他人更是懶得理會。
一座孤零零的墳塋,上面刻著碑文,大明對魯伊德也不是很了解,就把他兩次出使的事兒刻在了墓碑上。
“拿去喝茶。”沙阿買買提出現在了通和宮門前,他將手中的銀袋子高高的拋起,落在了大漢將軍的手里,而后走進了通和宮里。
緹騎、大漢將軍是可以收這個銀袋子的,這是陛下特別下旨交待,要尊重沙阿特使的文化與優雅。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圣安。”沙阿買買提行了個禮。
“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試著模仿了幾下沙阿買買提扔銀袋子的動作,總是有幾分不自然,沒有那種絲滑,可能和朱翊鈞本人吝嗇有關。
沙阿買買提坐的極為端正,正色說道“陛下,馬六甲海峽徹底貫通這可是個好消息,那么遼闊的蒙兀兒國會為大明充足的棉花,還有咸砂,哦,不,現在應該叫它硝石了。”
他來到大明沒辦過什么正經的差事,主要是在前門樓子聽評書,偶爾負責一下接收阿克巴大帝送來的波斯美人,算是維系和大明皇帝的關系。
“沙阿特使,可能要回蒙兀兒國一趟,確定這些貿易的細節了,大明確實需要足夠的棉花去紡織。”朱翊鈞嚴肅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沙阿好奇的問道“不知道大明一年需要多少棉花呢”
朱翊鈞十分確信的說道“有多少要多少,松江府一年能織1500萬匹布,大明一年能織近三億匹布,大概還需要三億匹布的棉花,所以是有多少要多少。”
“大明的胃口真的是太大了,我們根本不可能滿足大明的胃口。”沙阿買買提一聽,人直接就暈了
一匹標布需要棉花四斤,一匹小布需要棉花三斤,三億匹布的棉花即便是小布,也要九億斤棉花,即便是以大明精耕細作,一畝地產棉花也不過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就需要九百萬畝田去耕種,再加上輪耕,是1800萬畝土地去耕種棉花。
大明的棉紡中心在松江,而種植中心在山東,因為棉花的習性是長日照,在棉花生長期間,多雨不利于棉花生長,棉的根系普遍不超過三尺,如果土壤過于濕潤,會導致棉無法扎根,松江府是一個很愛下雨的地方。
朱翊鈞可是寶岐司真正的主人,他對棉花的習性非常了解,北棉南下,山東的棉花送往松江府制造。
“陛下太瞧得起我們蒙兀兒國了”沙阿買買提連連擺手說道“陛下,我們連有多少田畝都不是很清楚,只能說盡力吧。”
“多多益善吧。”朱翊鈞沒有要求在貿易初期,到底要收多少的棉花,就是盡量多就行。
其實朱翊鈞之前一直比較擔心,大明充滿活力的傳統棉花制造業,使機械化制造變得更加困難,就是機械的成本遠高于人力,導致各手工工坊主更傾向于使用人力,而不是機械。
數以百萬計的農戶,生產棉花供自己或附近的市場使用,商賈們根本不用費盡心思的進行規模化制造,直接購買農戶自產就足夠了。
申時行回答了陛下的疑惑,大明棉布已經有了大規模集中生產的預兆,只需要充足的原料,就可以促使機械制造的進一步實現,大明朝廷應該擔心的是,孱弱的蒸汽機生產能力,無法滿足大明的胃口,以及大規模生產破壞男耕女織小農經濟,帶來的惡劣影響,破產農戶是大明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整個松江府擁有五十七家大型的棉紡手工工場,雇傭織工、織娘超過126015名,加上大明朝廷的官紡織造,大約有超過二十五萬人的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