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張元勛什么時候配合黔國公府,對東吁來一記必殺,大明朝廷離得這么遠,對情況了解太過于滯后,還不如交給前線。
“莽應里一定會后悔的。”曾省吾領了圣意,十分肯定的說道“大明不找他麻煩就不錯了,黔國公急等著證明自己鎮守西南的必要。”
云南土司比四川、貴州、廣西都要少許多,云南都是隸屬于黔國公府的軍屯衛所,但是大明開辟已兩百年,黔國公府的作用,已經逐漸被忽略,反倒是巡撫時常上奏彈劾黔國公府兼并廣眾之事,黔國公府也需要一場大戰,來證明自己的作用。
莽應里送上門了。
自從大明徹底退出了交趾,安南國復立之后,西南小國,一個個都覺得大明是個軟柿子,誰都想捏一下試試。
大司徒王國光開口說道“從山東、南衙等地的普查丁口來看,大明仍有超過八成的百姓處于赤貧,為窮民,家里田畝不足十畝,營生無計,無田可耕,即便是商賈聚集之市,百貨灌輸之地的松江府,窮民苦力肩挑背負,日覓數錢也只夠衣食,別無余財。”
“一遇風霜雨雪,家中幾口俱不食唯恐吃空,住冷巷只飲水,苦盼天晴。”
王國光這個話題太過于沉重了,以致于說完之后,大明廷臣們都許久沒人說話,大明,八成以上的人是窮民赤貧,這還是山東、南衙,算是富庶之地了,若是在那些貧瘠的地方呢
情況只會更加糜爛。
王國光的話里有個細節,是天氣變化不能干活的時候,百姓家里是不吃飯的,只喝水祈求天晴,等到天放晴了,再給勞力吃飯,出門賺錢,申時行和王一鶚,踐履之實的察聞,顯然不是無稽之談。
大明百姓仍然很苦。
“還有。”王國光知道這個話題的沉重,他有些猶豫。
大明新政已經推行了十年了,大明朝廷財用逐漸充盈了起來,而大明軍也是節節勝利,拓土數千里不止,恢復了北平行都司、河套的全部領土,大明在遼東也開拓到了吉林,海外開辟了四大總督府。
新政有沒有效果有,顯而易見的有。
王國光這話,反而刺穿了這種表面上的繁華,大明的情況,仍然是觸目驚心,慘不忍睹,普查出的丁口,八成都生活困苦,這是朝廷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即便是到這里,王國光還沒有停,他還有話要說。
“還有,鄉野之間,超過九成八皆為窮民,反倒是城廂稍微好些。”王國光已經刺破了鮮花錦簇,也沒有什么好忌憚的,接著刺破了謊言,鄉野之間自給自足的假象,總有人將小農經濟下的鄉野描述為世外桃源般的安詳,但其實并不安詳,非常窮困。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在鄉野之間,更加普遍,鄉野的鄉賢縉紳將所有人變成了窮人,成為了實質上的土皇帝。
朱翊鈞看著廷臣們一言不發,開口說道“還田,還是得做,不做不行。”
大明其實有辦法解決,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每一次的王朝輪回,都是生產之勞的再次分配。
張居正拿出了還田疏,但他不是很贊同,王崇古反對,但他還是執行了一部分,借著船引,收攏了一批土地,廷臣們也是普遍反對,而王國光說的這些事,到頭來,就只有一個辦法緩解這個矛盾,改變生產關系,生產資料再分配。
王崇古看廷臣們無人應答,又罵了兩句張居正過于狡詐,事情他在做,陛下說起,只有他來回答了,王崇古硬著頭皮開口說道“陛下,天下疲憊,但仍然以營造十王城,遷藩入京,以工兵團營為根骨,為官廠團造為血肉,以點散面為宜,動作大了,恐致天下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