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大厝,就是修大房子,屬于福建人特色文化,但凡是一個福建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要在故鄉起一棟大宅子來彰顯自己的成就,算是榮歸故里的一種典型,這種文化在大明朝就已經成為了普遍的風俗,甚至各種風格的大厝都能在福建找得到。
探大錢、起大厝、娶水某,賺大錢,蓋大房子,娶漂亮媳婦,就是人生三大目標。
“陳經邦起的大厝是重疊三座七間廂正厝為主,前后七進深,左右加護厝的百廿間的大宅,與其說是一個大宅,不如說是一個村落,因為整個宅子住著七十二戶,三百多口人,即便如此,也顯得有些空曠,僅僅主屋就有四十畝地,算上左右加護,再加上亭臺樓榭,整個大厝近八百畝地。”劉漢儒看群臣們一臉不相信的樣子,只好將陳經邦的大宅子描繪了一遍。
“八百畝”王崇古差點從凳子上跳起來,大明皇宮滿打滿算才1080畝地,他一個小小的三品禮部右侍郎,居然搞了個八百畝的宅子,而且是個園林
簡直是倒反天罡
劉漢儒其實挺同情王崇古的,王崇古當年還是個佞臣的時候,攢了兩百萬兩銀子也不舍得花,最后都填了宣大長城的窟窿,后來入了京,再次富裕后,因為住在皇城,也沒有回去的機會,連個享受的機會都沒有,全晉會館那八十畝,還有大半是公用,就是租賃給山西籍的京官、士子們使用,紓困他們的生活。
有錢能怎么樣的有錢也不會享受生活,看看人家陳經邦,再看看你王崇古,這天差地別了。
朱翊鈞在后堂聽得目瞪口呆,皇宮的確1080畝地,可是他不住皇宮住在通和宮啊,通和宮滿打滿算才一百畝不到,作為皇帝身邊那么多人,就住一百畝,朱翊鈞都覺得很寬敞了。
當然如果把皇家格物院、潞王府、德王府、講武學堂、緹騎駐地、大佛塔等等,這些皇家建筑全部算上,那有近八百畝地了。
從福建三都澳私市的案子爆發以來,陳經邦和陳慶聰就沒敢動作,因為稍有動作,就會引來緹騎的注意,陳慶聰被捕的時候,是在京師的家宅之中,陳經邦一同被捕,逮入了大明北鎮撫司衙門。
朱翊鈞沒有離開北鎮撫司,一直到趙夢祐帶回陳經邦的時候,朱翊鈞才召見了他。
可無論嚴黨還是清流,在雙嶼私市被浙撫朱紈剿滅后,都沒有設立過私市,這私市里是什么買賣販賣大明人丁,販賣各種違禁之物。
朱翊鈞對這件事非常的不解,如果是武清伯李偉,也就是皇帝親外公干了這事兒,作為皇帝也決計不能輕饒,李太后求情也沒用。
私市,在嘉靖年間,倭患激蕩的年代里,嚴黨和徐階為首的清流傾軋的時候,都沒有鬧到私市的地步。
陳經邦既不是張黨,也不是楚黨,他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也是大明皇帝少時講筵學士之一,后來張居正獨占了講筵后,陳經邦就一直在京堂,未曾外任,一步步升到了禮部右侍郎的位置。
可這些地方,可不是朱翊鈞這個皇帝是私人使用的,他這個皇帝屬于私人的就是通和宮的后院,連龍池前的御書房都是辦公之地。
王崇古說完,趙夢祐翻動著案卷,從中抽出一頁來,是吏部擬好的公文,沒有用印,如果龐尚鵬的病看不好,福建巡撫的位置就是他劉漢儒的了,這頁公文上,有張居正的浮票,有陛下的朱批漢儒漢儒,朕期其人如其名。
這錢不能碰,無論是嚴黨還是清流,都非常清楚,無論怎么斗,通倭都是不能碰的。
哭的很傷心的時候,是哭不出聲音來的。
在那次酒會上,劉漢儒中了美人計,美人計重點在計,而不是美人上,讓劉漢儒從大明循吏變成了貪腐巨蠹的,不是一首詩,不是一首詞,而是那種渾然天成的默契。
“你貪點就算了,你怎么能通倭怎么能縱容海寇怎么能販賣煙土呢你久在京師,難道不知道朕的脾氣嗎”
嚴黨和清流在平倭這件事,鬧得最兇的時候,就是胡宗憲誣告南京兵部尚書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的事了,那次張經和李天寵都被斬首示眾,胡宗憲在事后成了浙江巡撫,主持抗倭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