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起初也是被元輔那么一說,覺得此法甚妙,但細想又覺得不妥,元輔非要拉著臣一起過來,臣沒這個想法。”萬士和掛出了免責牌,陛下不要認為是他萬士和不忠君。
“先生,要不看看考成法吧,朕倒是覺得考成法,已經足夠好用了。”朱翊鈞還是毅然決然的承認了相對于朱元璋而言,自己是個廢物,這又不是什么羞恥的事兒。
“不如折中一下吧
,日后外臣有機要之事,奏聞后,朕覺得有必要,就親自召見一下。”朱翊鈞還是拿出了折中之法,如果真的重要,必須要面奏,走完流程再宣見。
張居正其實還想說服一下陛下,但看陛下態度堅決,只好俯首說道“臣遵旨。”
“正好先生過來了,長崎總督府送來了奏疏。”朱翊鈞說起了倭國的事兒。
本該死于萬歷十年六月本能寺之變的織田信長還活著,倒不是織田信長的心腹家臣明智光秀,忠心耿耿沒有下手,而是因為大明的干涉,讓倭國的局面發生了一些變化,織田信長推遲了他的進攻計劃,導致明智光秀一直沒得到機會而已。
“自詡天下人的織田信長,決定放棄他布武天下的做法了。”朱翊鈞頗為感慨的說道“他要還政天皇。”
“這。”張居正打開了長崎總督府的奏疏,看了許久。
織田信長之前對大明投降,條件非常豐厚了,俯首稱臣,只求大明能把寶鈔的神通收了,倭國的局面已經足夠的糟了,大明這一攪和,倭國這潭水徹底混了。
大明不接受投降,織田信長選擇了還政天皇
當真是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在今日
朱翊鈞看完了長崎總督府的奏聞,也不得說織田信長對于倭人而言,真的是人杰猛男,為了保住倭國不被大明的經濟手段所迫害,織田信長打算還政倭國天皇。
織田信長掌握的軍事實力,即便是真的還政給了天皇,他還是天下人,只不過政令不再通過他的幕府下達,而是從天皇手里下達。
織田信長要自己印鈔,來應對來勢洶洶的大明寶鈔,將渡來錢和私鑄錢的矛盾,轉為渡來錢和本幣之間的矛盾。
“他做不成。”張居正也是挺佩服織田信長的,這個人還挺能折騰的。
但張居正判斷,織田信長他的設想很好,但他做不到,也不是織田信長能力不行,而是倭國不具備那個條件。
織田信長無外乎就是想,通過天皇下詔,印倭國的寶鈔,和大明寶鈔對沖,若是有必要,就授予各大名私自印刷的權力,而后讓倭國人都意識到,寶鈔比擦屁股紙還不如,大家都不用,那寶鈔的朘剝手段自然就失效了,也算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手段。
這個應對手段已經很高明了,因為倭國多銀山,只需要抵消了大明寶鈔的沖擊,就可以繼續使用白銀作為貨幣了。
“先生以為長崎總督府應該做些什么呢”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擊著問道。
張居正有些好奇的問道“陛下以為應當如何”
“什么都不做。”朱翊鈞停下了手指,回答了張居正這個問題“織田信長可勁兒的折騰,長崎總督府什么都不做去應對,看著倭國寶鈔糜爛后,大明寶鈔,反而更容易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眼看著他起高樓,眼看著他宴賓客,眼看著他樓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