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強調,初期的主要目的是賺錢,現在的主要目的是王化。
“有沒有生產出來賣不掉的可能”朱翊鈞看著王崇古詢問,每年將近百萬匹的毛料生產,朱翊鈞難免會擔憂生產過剩的可能。
產品供應充足、需求又不夠旺盛,那么產品就只能降價促銷,利潤就會變低,再加上官廠固有的臃腫和僵化,資產回報率變低,甚至無法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這就是林輔成當初大聲說,官廠團造必然失敗的原因。
王崇古頗為確切的說道“毛料的需求還是很旺盛的,畢竟綏遠和遼東兩個地方,都需要大量的毛呢,生產的規模還會繼續增長下去,賣不了會有這種可能,無節制的擴張規模,也是一種僵化。”
“短時間內不必擔心,至少十年以內,這不是個問題。”
每年一百萬匹的毛料,現在根本不會存在過剩的問題,只要能織造,就能賣得出去,但再過十年,二十年,隨著綏遠地方的養殖規模的擴大,大明毛料真的可能存在過剩的問題。
大明需要一個潛在的市場。
泰西就是一個很好的傾銷地,其實打法之前就已經非常清楚明朗了,大規模鋪貨,破壞其脆弱的手工作坊,然后開始傾銷,市場競爭都是如此的殘忍。
同樣也要持續不斷的調節內部矛盾,大明本身就是最大的消費市場,拉動內需就是個細致活了。
王崇古其實隱隱覺得,生產過剩和人口過剩都是偽命題,但官廠的規模又沒有發展到那種龐大的地步,至少目前的大明,沒有生產過剩的擔憂。
北方冬季嚴寒,人手一件毛料,三個毛呢廠得生產幾百上千年才能滿足。
“陛下,長崎總督府年前忽然運抵松江府一筆298萬銀的巨款,是長崎有變嗎”戶部尚書王國光極為擔憂的說道,這怎么看都有點像是托付后事一樣,這一筆銀子,像是長崎總督府最后的波紋一樣。
徐渭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這一點從嘉靖朝走來的臣子,一清二楚,一個覺得自己害死了胡宗憲,自殺了七次的瘋子,從天牢出來,迷茫的活著,直到去往長崎,才算是再次找到了方向,滅倭。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搖頭說道“朕也不太清楚,徐總督倒是把事情說的很明白,但織田信長會做什么,朕無法猜度。”
“陛下,臣倒是以為,織田信長武力征伐的可能很小,上衫、后北條、毛利、長宗我部,虎視眈眈,他得先把倭國本島一統之后,才能圖謀長崎。”張居正站了起來,站在堪輿圖前,以首輔的身份做出了判斷。
大明水師在長崎總督府平倭蕩寇,織田信長短時間內,什么都做不了。
第三次織田包圍網
“如果毛利輝元、長宗我部、上杉景勝、北條氏直,能夠和織田信長團結一心,那長崎總督府就會非常危險。”張居正看著廷臣而后看向了陛下說道“按照常理而言,兄弟鬩墻尚且外御其辱,織田信長作為天下人完全可以號召大名,共抗大明。”
“可惜,倭國沒有學會這句,對他們而言,內訌比其他重要。”
張居正也擔心過長崎總督府發寶鈔后,其他大名會不會心生警惕,而后簇擁在織田信長名下,將大明的勢力趕出倭國,但最終,張居正確定,倭國不會達成這種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