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長崎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之前那個大明朝廷能做出來的事。
大明對北虜做的事兒,完全是當做自己人看待,而對倭寇做的事兒,就是對敵人的做法。
而大明皇帝一力承擔了報復的罪孽,日后春秋論斷,一個劊子手的名頭絕對會扣在皇帝的頭上。
“聽朝廷號令,草原上已經開始在禁絕山羊放牧之事。”三娘子說起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山羊吃草根。
山羊絨是最好的毛料,也是精紡毛呢的毛料,山羊最大的問題,就是吃草的時候,會把草根吃掉,這也是草場退化的原因,因為山羊絨價格昂貴,自從羊毛生意越來越興旺后,山羊的數量激增。
禁絕的是放牧,而不是圈養。
朱翊鈞仔細詢問了一番,才知道是潘季馴給的方子。
三娘子離開了文華殿,這次的入京覲見,收獲頗豐,她的主張,終于在陛下手中慢慢變成了現實。
“陛下,本來因為京營征伐,預期今年到廠的粗洗羊毛僅為6萬袋,結果到廠為10萬袋,比之去年一年的8萬袋,反而增加了兩萬袋,可見綏遠地區的確在進行圈養式放牧,今年十萬袋的羊毛,京師兩廠,能有粗紡毛呢60萬匹,精紡毛呢10萬匹,共計70萬匹;送往蘭州毛呢廠羊毛為兩萬袋,精紡粗紡毛呢共產十五萬匹左右。”王崇古匯報了萬歷十年,最后一次羊毛貢市的結果。
一個蘭州毛呢廠英格蘭毛呢總產量,京師兩座毛呢官廠西班牙毛呢總產量。
這就是大明可怕的生產力。
萬士和左看看右看看,低聲說道“羊毛數量增加,代表著朝廷政令在執行,為何就可以認定大明對草原的王化就是行之有效的呢這里面有什么必然聯系嗎”
“因為圈養。”張居正簡明扼要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萬士和懂禮法,但是不太懂戰爭和草原。
“對啊,圈養和王化有什么關系呢”萬士和點頭問道,他有點不明白,不明白的不僅僅是他,李幼滋也面露不解。
吏部尚書梁夢龍笑著說道“圈養意味著定居,不再游牧,意味著草原人正在失去了之前的優勢,以前北虜居無定所,神武如太祖,英武如成祖,十三次北伐,終究是無法絕其苗裔,定居之后的北虜,養羊而不養馬,就只能成為大明的一份子,而且要堅定不移的擁簇朝廷了。”
“甚至重開西域,邊民也會成為大明的助益,而不是阻力。”
萬士和將梁夢龍這番話仔細理解之后,恍然大悟
“當初陛下給了我一把羊毛推、一個羊毛刷板、一張方子,后來遣泰西特使徐九皋,帶回來了優質的牧草,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草原少養馬,多養羊,現在看來,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的實現。”王崇古說起了往事,堵了長城鼎建的窟窿,王崇古回京后,就拿到了羊毛生意的主導權。
這是一份潑天的富貴,王崇古接住了。
朱翊鈞看著廷臣,搖頭說道“其實吧,朕就是看西班牙王室,費利佩二世掌控的梅斯塔協會,做毛呢生意,賺的盆滿缽滿,當時朝廷內帑國帑空虛,財用大虧,主要是為了生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