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還真的是不一樣啊,表面倒是沒區別。”朱翊鈞一試,就試出來了,火銃里沒有火藥,戚繼光主要展示新的擊發裝置,。
在現在這個時間,大明軍兵們其實對燧發銃并不是很喜歡使用,因為新出來的燧發銃,有很多的問題,火鐮摩擦燧石,引燃火藥,需要擊錘以極大的速度和力量扣向燧石片,這意味著軍兵在裝藥和扣動扳機的時候,需要相當大的力氣,去克服簧片產生的彈簧力,而且力量過于集中影響精度。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昂貴了。
燧發槍遠比火繩槍的鳥銃要貴的多,一把鳥銃九錢銀,而一把燧發銃要三兩銀子,燧發銃不好用還貴,讓燧發銃的列裝,困難重重,但是又有切實的需要。
燧發槍有火繩槍無法企及的優點。
火繩槍是不被允許接近炮車、炮兵陣營的,因為火繩槍的火繩是一直點燃的狀態,炮兵擁有大量火藥,點燃的火繩,很容易將這個炮兵陣地一起送上天,物理上的上天。
所以,在戰場上,炮兵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沒有步兵的保護,一旦被接近,等于等死。
大明京營要求嚴格,隨著鼓點前進,在訓練時每分鐘走75步,要保證肩并肩三十丈正面不能變形。
當然決斗的時候,那更是無上利器,比別人更快一步。
“先生是個很固執的人啊。”朱翊鈞頗為感慨的說道,他在武英樓休息了一刻鐘后,才在盥洗之后離開。
“騎營的高機動力,依舊是步兵和炮兵無法比擬的優勢。”
似乎只要有炮兵和火槍兵,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一樣。
“沒有出路可言。”
“戚帥倒是讓先生為難了,這大明會典剛剛付梓刊刻完成,火器篇朕看了,總結非常的全面,但戚帥立刻就給先生找了點兒活干。”朱翊鈞樂呵呵的說起了大明會典對軍械的詳細收錄,這剛弄好,戚帥這邊就更新里新的火器。
快速響應快速機動快速介入,就是火槍兵和炮兵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是聚談不是找死。
“長期發展下去,騎營就只剩下偵查作用了。”朱翊鈞看著大明京營的訓練,有些感慨萬千的說道,隨著大明火器近乎病態式的列裝,騎營在戰場上能夠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朱翊鈞甚至看不到騎營在戰場上的生態位。
謎題不謎題的已經不重要了,在這等公開場合公然對皇帝如此指摘,那已經不是一般的狂夫了。
騎營可以快速部署這一特性,有利于維護地方的忠誠,利于大明的團結和穩定。
戚繼光的改良讓燧發機械結構變得復雜了一些,輪式燧發,上勁時可以用扳手,而不是完全靠手。
排隊槍斃的戰術,看似簡單,但其實真的很難。
一個儒生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朝廷的干涉,真的有用嗎?無論政令在制定之初,設想的如何美好,到執行的時候,承受代價的還是普通百姓,根本無法擺脫這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