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說得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王謙首先肯定了對方的觀點,“所以需要考成法、需要清汰,需要反腐抓貪,需要吏治,革故鼎新!”
皇帝的回應,揭露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大明必然衰亡的結局。
戚繼光以前不跟張居正走動,是戚繼光不去,他等到皇帝少壯后,才打算繼續來往,畢竟已經不是主少國疑了,但張居正還是為了避嫌,不讓戚繼光登門。
“陛下從來不做虧本買賣。”戚繼光笑著說道。
要求更嚴格的是火銃擊發,在訓練場上每分鐘能夠擊發三次為合格,在戰場上意味著每分鐘可以擊發1-2次,而大量列裝燧發銃后,這個要求會進一步的提高,訓練場上每分鐘的擊發要達到五次,而戰場上最少也要三到四次。
“倒也說得過去。”朱翊鈞又認真的品了品李贄的謎面,確定李贄不是在陰陽怪氣他,就打算聽聽他要說些什么。
而另一方面,燧發槍可以用于警戒,在夜里,一直燃燒的火繩就是最好的目標,非常容易暴露,等到敵人接近的時候再進行引火,又來不及,所以隨時可以擊發的燧發槍,就成了哨兵、墩臺遠侯、海防巡檢的不二選擇。
排隊槍斃,需要非常嚴格的訓練,沒有嚴格訓練,就會鬧出笑話來,比如法蘭西的排隊槍斃戰術中,就允許火槍手單個射擊。
“沒有,但是我們在說結黨!”這儒生的臉色更加通紅。
“我發現咱們大明的儒生怎么都是這樣?要么言速勝,任何事都期許著今日政令下達,明日就可以應驗,后日就直接進入大同社會了,要么就言速亡,遇到了問題困難,尤其是復雜問題的時候,不是想辦法去克服,而是直接投降。”
說到這里,王謙不由自主的挺起了胸膛,他對老爹放棄晉黨建立工黨是極為驕傲的,因為這代表著大明的政治活動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以同志同行方才同樂的新的結黨方式。
燧發槍的出現,大明就可以組建保護炮兵的步兵了。
王崇古是個奸臣,不是賤儒,他也對自己的政令打了補丁,工兵團營和官廠團造都是在有馳道和即將要修馳道的地方,保證在京營銳卒的輻射范圍之內。
“這把輪式燧發火銃,還加入了膛線。”戚繼光拿出了一根全新的槍管,遞給了陛下,這是輪式燧發銃的新槍管,和平夷銃一樣帶有膛線,帶有膛線意味著火藥更多,帶有膛線意味著更加精準,同樣意味著更加昂貴。
在豐特努瓦戰役中,法蘭西方面一共損失了7200人,事后英荷聯軍統計,其中有2872人的死亡是法蘭西的鉛彈,也就是說是被自己打死的。
狂生李贄,泰州心學的一代宗師人物,這個狂生朱翊鈞還是比較喜歡的,他的許多主張都非常有趣,比如他批判八股取士、反對假道學、反對空談、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主張人人平等、主張婚姻自由、主張男女都應該上學等等。
王謙就坐在陛下的身邊,京師第一闊少第二闊少,都在看著太白樓的儒生們,討論剩余價值。
這兩種路線說不上孰優孰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戰場應用,適用于不同的環境。
這個謎面已經足夠膽大包天了,常人聽了去只會覺得狂夫猖狂不敢深究,沒有人會深入思量謎底,這樣李贄就可以闡述自己破而后立不破不立的觀點,但他還是很有求生欲的把謎底解開了,是唐玄宗。
“這位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公子吧。”一個儒生大笑著站了起來,走到了王謙的對面,左看看右看看,笑著說道:“不才,泉州一山人,姓李名贄,見過王公子,還有一位一樣愛看熱鬧的黃公子沒來嗎?”
“見過黃公子。”李贄再作揖,笑著對所有人說道:“我來出一個謎面,來給王公子猜一猜,一共四句話,皇帝老子去偷牛,滿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著媳婦手,孩子打破老子頭。”
朱翊鈞看著這個儒生寫下的幾個字,再看看他講的內容,確信了這個人是個悲觀主義者,生產資料疑似太集中了怎么辦?天下動蕩生產資料再分配,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