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全的俯首稱臣、把自己和子孫后代的命,交到大明的手中,來換取不存在的認可。”
張居正吐了口濁氣說道:“他在豪賭,賭大明不會做那些下三濫的事兒,同樣在賭國運,把整個倭國的未來當做了賭注,推上了賭桌,贏了,他就是倭國第一功臣,輸了,也不過是性命而已。”
“倭國的局面,已經不能更壞了。”
張居正從政治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立刻發現了織田信長的打算,他哪里是請的戍衛,分明請的是大明皇帝的圣眷。
織田信長改旗易幟,改變了過去天下布武的打算,需要一股凌駕于倭國所有人的力量,幫他完成掉頭。
大明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會得到大量的好處,大明在倭國的刺探活動,有了官方合法的身份之后,就變的更加輕松和簡單,對于倭國的水文地理的勘測,對于倭國各個大名的動向,都可以掌握在手中,大明可以更加方便的獲取倭銀等等。
“先生以為該不該答應呢?”朱翊鈞詢問著張居正的明確態度。
張居正往前探了探身子,低聲說道:“答應他,用倭國海防和海關作為置換之物,大明在倭設立專門的海防巡檢緝私營,就駐扎在大阪灣,日后倭國一應海貿都餉,皆由大明負責,緝私和都餉皆歸大明所有。”
“以防止倭患的名義。”
織田信長想要之物,大明不是不可以給,但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大明的認可,哪有那么輕易就可以獲得的?你織田家的那些爛命,大明根本看不上。
張居正知道陛下一定會詢問他的意見,他連遮羞布都想好了,緝私都餉防止倭患,這就是大明的需求。
海防和海關,其實就是海權,張居正讓織田信長完全交出海權來。
“大明對倭的戰略是滅倭,那么海權就至關重要,倭國也有水師,如果他們團結一致,還是有些麻煩,不如分而化之。”張居正完整的論述了自己的圖謀。
這是在圖謀海權,還是為了滅倭做準備,而不是和解。
如果大明真的打算和解,那就是想辦法讓倭國維持在一個誰都奈何不到誰的平衡狀態,進而維持海疆安全,而不是采取如此進攻的姿態。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