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帥所言有理,李如松做得不對,但是沒錯。”朱翊鈞琢磨了下,還是部分肯定了戚繼光的說法,他頗為確信的說道:“他應該快一點,一個圩寨,他生生折騰了十三天時間,著實有點慢了。”
李如松平叛是沒錯的,但平叛的手段,可以更快一些,李如松在第一天將圩墻炸毀之后,就一直圍而不攻,將水源斷絕之后,遣人攻入了圩寨之內,把糧食給點了,又退了出來,就一直等到了第十三天,圩寨之內的人出寨投降。
這完全就是貓捉老鼠的戲弄,而李如松之所以要如此戲弄,就是讓保定府地面的圩主們好好看看,面對京營銳卒的攻伐,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勞的。
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他們是大明的百姓嗎?一群坐寇而已,戚帥有博愛之心,把他們還當成大明的一份子,但這些圩主把窮民苦力堆肥的時候,用五斤糧換人家閨女的時候,用錢莊賭坊奪人家產的時候,可從沒想過自己是大明人,是鄉賢縉紳,朝廷給他們賦稅、律法上的特權,是為了讓他們安土牧民。”
“臣大抵是老了。”戚繼光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李如松此舉必然招致朝臣們群起而攻之,教不嚴師之惰。”
“等下,這才是戚帥最擔心的地方吧!先把朝官們要說的話說了,讓朝官們無話可說。”朱翊鈞一愣,隨即明白了戚繼光真正的目的,濃眉大眼的戚繼光,也會耍心思了。
李如松這么干,朝官們可不管李如松面臨的困難,只會把屠夫、劊子手之類的帽子扣在李如松的頭上,讓皇帝警惕武夫,這一輪的攻訐,其實不好面對,戚繼光、俞大猷,以前打了勝仗,不被問責就不錯了,更不用說恩賞了。
顯然,戚繼光真正擔心的不是暴力的失控,而是擔心朝官對李如松的攻訐。
而且戚繼光也不大清楚陛下的想法,大明對草原征伐之后,京營短期內沒有征伐的規劃,而京營一年就要二百四十萬銀的支出,是金花銀的兩倍,京營每年花的錢,是朝廷給皇室的兩倍。
戚繼光不得不考慮,是不是到了馬放南山的時候?
這不是試探,無論陛下是否要馬放南山,戚繼光只會支持,戚繼光用自己的名聲,來為李如松這類的少壯派保駕護航,等到陛下要用人的時候,也不至于無人可用。
“陛下圣明。”戚繼光見自己被如此簡單的識破了,直截了當的承認了。
“不必擔心,李如松又不是把這個圩寨給屠掠一空,就是夷為平地了而已,又沒有舉起屠刀來,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朱翊鈞笑著說道:“朝官們若是真的是非不分,朕就把他派往保定府去,讓他們面對這些無法無天的圩主去。”
“李如松脾氣已經好多了,放以前,他恐怕早就把人殺光了。”
朱翊鈞可不是胡說,李如松剛入京營的時候,那脾氣暴躁無比,現在這種暴躁變成了悍不畏死,一往無前,以前只是匹夫之怒,血勇之氣,現在已經有了帥才的風范。
這樣的李如松,李成梁教育不出來的,只有在帝國大將軍手下,才會有如此的成長。
這次保定府一個小小圩寨,李如松打了十三天,不是無法快速平定,就是為了震懾宣威。
戚繼光、俞大猷、陳璘、馬芳、李成梁、李如松、劉顯、劉綎、殷正茂、張元勛、鄧子龍,這都是悍將中的悍將,朱翊鈞并沒有無人可用的窘迫。
還有個奶兇奶兇的熊大熊廷弼,十四歲就張牙舞爪的叫喊著要去綏遠,不讓去還跟張居正鬧。
相比較武勛上的人才濟濟,儲備人才十分充分,文臣上就顯得十分薄弱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