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衙鐘鼓樓的驗收開始了,在緹騎們進行了必要的安全檢查之后,大明皇帝帶著群臣向著鐘鼓樓而去,整個鐘鼓樓三十三丈,一共有臺階1050級,朱翊鈞帶著群臣們開始爬樓。
當走到第170級的時候,朱翊鈞看向了自己的身后,有些朝臣們已經氣喘吁吁了起來。
“超過五十歲的朝臣,就在樓下等待吧。”朱翊鈞看出了他們體力不濟。
三十三丈的高度,大約為105.6米,真不是一般人,能一口氣爬到頂的,再加上冬天穿的都厚,一件大氅就三四斤重,爬這么一個高度,五十多歲養尊處優的朝臣,真的爬不上去。
朱翊鈞又爬了幾層,看著張居正笑著說道:“先生歇一歇吧。”
“沒事,還能爬得動。”張居正看了一眼還在爬的王崇古,決定繼續爬上去。
王崇古會用七星環首刀,能扛著大刀追王謙四條街,體力不是問題,反倒是張居正雖然出身軍戶,身為武勛,但其實是個讀書人,爬起來的確是有點難。
王崇古就喜歡跟張居正較勁,本來打算下去等著的他,看張居正還在堅持,選擇了跟皇帝往上走。
這一走就是近十五分鐘的時間,大明皇帝朱翊鈞仍然游刃有余,額頭冒出了一層細汗,張居正也沒事兒,因為朱翊鈞讓兩名緹騎取了一個兩人抬的轎子來,把張居正抬上來的,至于王崇古,則是累的氣喘吁吁。
不能說是區別對待吧,只能說是天壤之別。
張居正一臉無奈,被人抬上來,還不如在樓下等著呢!
能緊跟著皇帝腳步爬到頂的廷臣,只有曾省吾和萬士和,曾省吾平九絲的時候,親自披掛上陣,恨不得沖在最前面,曾省吾也會騎馬,還會殺人,更會打仗,不單純是個讀書人。
讓人格外意外的是,萬士和居然也爬上來了,雖然和王崇古一樣,累的不行,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萬閣老這體格非常硬朗啊。”朱翊鈞頗為意外的說道。
萬士和靠在墻邊連連擺手,大口大口的喘氣,他其實很多次想要放棄了,是那顆追隨陛下的心,讓他堅持了下來。
忠誠!
忠誠可不是說出來的,是一言一行做出來的,整個大明京堂,只有萬士和算是鐵桿的帝黨,皇帝不立太子,萬士和都擁戴。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朱翊鈞負手站在了鐘鼓樓的最頂層,看著復雜的大擺鐘。
最頂部是一口巨大銅鐘,將這玩意兒吊到最高處,可是讓工部的工匠們絞盡腦汁。
風甚是喧囂,帶著刺骨的寒意,大雪已經停了,但寒風依舊凜冽。
朱翊鈞很喜歡李白,李白那么多詩詞,朱翊鈞唯獨不喜歡那首《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哥舒翰姓哥舒,是突厥姓,李白在詩中,對哥舒翰進行了夸贊,其中就有一句: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就是衛青和哥舒翰比起來也白做大將軍了,白起都是一個豎子了。
拋開哥舒翰戰敗后,立刻卑躬屈膝的投降了安祿山這件事不提,哥舒翰一生的戰績,和衛青、白起相比,那也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合稱韓白衛霍,哥舒翰就差的有點多了。
李白又不會掐算,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哥舒翰還沒投降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