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氣張居正見縫插針都要給他一個大逼斗,打的他暈頭轉向,這可是煤鋼,瞞報一百斤就是三副甲胄了,瞞報成千上萬斤,他王崇古想干什么?
慶幸的是,張居正其實在給王崇古打補丁,萬一有人拿這個說事,王崇古也算是在陛下這里報備過了,那就不是瞞報了。
“寧遠侯擅長打仗朕知道,擅長經營朕不曾聽聞,給寧遠侯出主意的應該是侯于趙吧。”朱翊鈞吐了口濁氣,當初皇莊賣東西,都先給張居正用,利用張居正帶貨,現在,這法子反噬了。
“臣倒是覺得,那三千客兵才是不能碰的話題,否則也不會找狗生角這種光怪陸離的事兒彈劾了,離了這三千客兵,遼東局勢就會敗壞,無論誰到了遼東,都得靠這三千客兵繼續尺進寸取。”馮保分析了下這三千客兵。
相比嘉靖、隆慶年間每年六百萬銀左右的收入,大明萬歷十一年的整體稅賦增長了整整六倍。
“去十王城吧。”朱翊鈞進行了相應的恩賞,給各地的總督們寫了書信,準備今日過年前的最后忙碌。
汪道昆懷疑快速帆船,跟他八字犯沖!
“陛下圣明!”王崇古沒想到技術進步獎他還有資格去參與決策,他也沒順桿爬,而是立刻俯首說道。
這事聽陛下的。
時光荏苒,萬歷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最后一次廷議,要一直休沐到來年初六,廷議會繼續進行。
“落后就是落后,在萬歷初年,造船不如泰西,毛呢生產不如泰西,朕認了,這是一大步,朕鄭重感謝王次輔的經邦濟國,為大明再次偉大之事添磚加瓦,做出的巨大貢獻。”
也正是這個原因,為了能排在前面遷入十王城,代王朱鼐鉉才那么膽大包天的詢問皇帝。
皇帝雖然只有十歲,但皇帝批閱奏疏,用徑自二字合適嗎?就這兩句,才徹底惹怒了李太后。
民的定義很關鍵,是豪民還是黎民?
在分蛋糕的時候,豪民依舊是能切下去一塊比黎民更多的蛋糕,所以,國家進步豪民也在變強,只不過黎民喘了口氣而已。
京師東西南北四方之地,朱翊鈞都要挨個走過,每年過年都是如此。
“陛下,王次輔對煤鋼的產量進行了瞞報。”張居正面色十分平靜的說道。
“那咱們大明能跟番夷比嗎?那不是自降身份?”汪道昆仍舊是有些不滿意的說道。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今年的商稅超過了總體收入的40%,達到了1423萬兩白銀,而今歲的整體財稅收入,包括各大官廠上交的利潤,為3514萬銀。”王國光介紹了總體情況,大明的賦稅改制正在進行,現在朝廷奏聞,都是將各種實物進行折價后奏聞陛下,這樣一來更加直觀。
他認為要彈劾自己謀反,踐履之實的講,應該從三千家丁的角度去彈劾,而不是狗生角,所以,那個巡按直隸御史李植,就是在誣告。
這事兒的確是個小事兒,但一旦被賤儒們拿去搬弄是非,那就是天塌地陷的大事,沒見賤儒們能把狗頭上多長了一些毛上升到李成梁要造反的高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