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翻譯百家著作這件事,只能朕親自來做了嗎?”朱翊鈞兩手一攤說道:“朕哪有那個功夫?”
朱翊鈞真的很忙了,大明歷代皇帝里,他的勤勉程度就排在了太祖高皇帝之下,但他真的沒時間去做這件事。
在勤政這件事上,除了朱元璋,朱翊鈞可以底氣十足的說一句:還有誰!
“陛下,萬士和萬閣老,做這件事最合適。”張居正推薦了一個人選,萬士和。
萬士和無論怎么看,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是帝黨,而且是脫離了皇帝圣眷,就會被朝臣生吞活剝的讒言媚上的諂臣;他讀書很多,而且對各種史料信手捏來;他的權力不大,換王崇古開府建衙,那張居正只會拼到玉石俱焚的去阻攔;
這就是萬士和合適的原因,因為萬士和不掌權,所以沒有風險,萬士和手里既沒有財權,也沒有軍權,也沒有人事任免。
“確實,那就宣萬閣老來見吧。”朱翊鈞仔細想了想,萬士和是真的合適。
人在文淵閣兢兢業業當差的萬士和,見到了馮保的時候,聽說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指著自己不敢置信的說道:“我?”
這潑天的功勞,還能這么從天而降的嗎?!
“對,萬太宰,先生舉薦的。”馮保十分確信的說道。
萬士和來到了通和宮御書房的時候,還是有些暈乎乎的,直到陛下親自詢問,并且任命他為《諸子匯編》的總裁時,萬士和還是有點懵,他愣愣的說道:“這天大的功勞,是怎么落到臣的頭上的?”
萬士和面對如此功勞,失去了所有的涵養功夫,變得直接了當了起來。
這在儒學士眼里是大逆不道,倒反天罡的行為,但是在萬士和眼里這就是功勞,陛下要求百花齊放,百家齊鳴,但現實還是大明儒學士們一家獨大,只有農學、工學的小火苗在閃爍的燃燒著,《諸子匯編》就是給這個火苗添磚加瓦。
《諸子匯編》一旦修成,萬士和是傳統保守派眼里的天大罪人,是革故鼎新維新派的天大功臣。
“萬閣老自己想想,就知道了。”朱翊鈞笑著說道,只有萬士和合適,這也算是朱翊鈞在文官之事上的無人可用,能用的人都在重要崗位上。
“這件事簡單啊,找些儒生,一起注釋,臣負責斧正就是。”萬士和已經開始想著怎么執行了。
張居正略顯不解的提醒道:“開府建衙,萬閣老要站在風口浪尖上了。”
“不用給官身,大明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讀書人那還不是滿大街都是?”萬士和不明白,張居正為何一再把這件事上升到開府建衙這種高度去,在萬士和看來,找些筆正就能把事情辦完了。
“精益求精,差之毫厘,謬離千里。”張居正看著萬士和鄭重其事的說道:“萬閣老仔細想想。”
事情比萬士和想的要困難的多,這是對賤儒反攻的號角,要讓人搏命,沖鋒陷陣,就要給人官身,給足好處,而且還要和皇家理工學院一樣,獨立于現在的官僚體系之外,防止阻力太大,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
簡單的注釋,當然輕松,但要阻止賤儒對《諸子匯編》的滲透和篡改,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