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和榮譽當然屬于格物院,也屬于你個人,這不矛盾、不沖突,安心就是。”
“別人看到了你的額外禮遇,看到了你的回報,自然會以你為榜樣,循跡而行。”
“臣謝陛下隆恩…”黃子復猶豫了下,還是接過了一等功功賞牌,面色仍然有些復雜。
他就是一個民間搗鼓奉茶童子的雜耍藝人,對機巧之術有些研究,若不是到了格物院,系統性的學習了格物之道,他能有今天這個成就?絕無可能。
這可是一等功功賞牌奇功牌,這玩意兒格物院也就一塊。
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先進集體是由一個個的先進個人組成的,一味的吃大鍋飯,對于積極性是一種傷害,這本身就是一個互利互惠,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過程,黃子復將這個關系,單純的理解成了恩情。
“愛卿多多努力,多搞點技術出來就是了。”朱翊鈞沒有解釋的更加清楚,只是勉勵他繼續做出更多的貢獻。
“臣遵旨!吾巧益于世間,實乃幸事也。”黃子復聽到陛下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反而振奮了起來。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這大約就是皇家格物院敕造以來,一直在印證的兩句話。
“有的時候,越沒有什么,才會越強調什么。”朱翊鈞看著觀禮的大明朝士,揮舞了下衣袖回到了觀禮臺上。
儒學士強調道德,修身就是修德行,黃子復有德知恩圖報,如此天大的功賞落到頭上,仍然寵辱不驚,不停的奔走,希望能授予皇家格物院五經博士這個集體,五經博士需要更多的肯定。
但是儒學士們在論功行賞的時候,那可是爭相邀功,大興縣縣簿還搞出了‘報喜’的笑話來。
一畝地能打多少糧食,朱翊鈞心里還能沒數嗎?
只有奇功牌才由皇帝親自頒獎,技術進步獎也分為五等,二等有兩個名額,三等是四個,四等是八個,五等是十六個,比如銅包木造船技術就榮獲二等功賞牌,而寶岐司的對于牧草的育種也得到了二等獎。
只不過寶岐司是朱翊鈞代領的,大明寶岐司司正徐貞明,人在河套,踐履之實的改良牧草的種植,總結經驗,對于領獎之事,只能遺憾的缺席,請陛下代領了。
恩賞進行了整整一個時辰才結束,朱翊鈞沒有回宮,而是坐著大駕玉輅,帶著群臣,前往了西山煤局,又到了每年向下分配,給每個工匠分紅的日子,這個行程非常的簡單,朱翊鈞從來不長篇大論,就是大手一揮,說一聲:發錢!
真金白銀,有的時候,遠比畫大餅要重要。
西山煤局、毛呢官廠、造船廠的積極性,那都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沒有向下分配的機制,官廠團造、工兵團營,就真的會和林輔成說的那樣,必然失敗,甚至很快失敗。
現場井然有序,每個人都以各個工場車間為單位進行分發,緹騎、東廠番子、戶部大使們親自盯著,再加上事后,緹騎們會在官廠走訪,基本能夠保障分配到位。
“今天就在官廠吃飯了,張大伴去食堂打點飯來就是。”朱翊鈞坐在王崇古平日里坐的大椅子上,翻動著桌上的賬目,這是今年的生產計劃。
按照王崇古的規劃,如果毛料還能和去年一樣的增長,從十二萬袋增加到十四萬袋,那今年就能產出一百二十萬匹的毛呢來。
這將大大方便,大明在遼東的開拓。
毛呢大氅,是大明毛呢廠的拳頭產品,而且多數都送去遼東,主要用于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