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金史,在元末宰相脫脫手里修了三年就修好了,修的最粗糙的史書,不應該是宋遼金史嗎?
還真不是。
其實宋遼金史,從忽必烈時代,就已經斷斷續續開始修了,修了近一百年,但是因為正朔是誰,鬧不清楚,所以才遲遲沒有修成。
如果說宋是正朔,那北宋和遼國一會兒兄弟,一會兒子侄,到底以哪個為主?
而主張金國為正朔,則認為,南宋皇帝趙構曾經對金國俯首稱臣,畢竟;臣構言這三個字,可是趙構自己親筆寫的國書。
但宋不是正朔,那他可是中原皇帝,這不是打忽必烈的臉嗎?
忽必烈跑去草原和阿里不哥打的時候,可是打的中原皇帝的旗號。
這事兒,在胡元不到百年的國祚里,來來回回吵了上百次,沒個結果,總要有個正統,有個偏安。
最后天下沸反,元末宰相脫脫,才把那些史料統統堆集在一起,正統各表,各家都是正統,算是修完了,匯編時間雖然只有三年,但史料還是非常完整的,雖然沖突的地方也有,但總體還對得上。
修的最粗糙的史書,是元史。
從宋濂和王袆接到朝廷政令開始修史,修史滿打滿算修了331天,開局編纂,包括宋濂這個總裁在內,一共十六個人,修完交差,潦草到了甚至不做校稿的地步,雖然胡元國祚不到百年,但一年時間不到就修出來,實在是有點過于潦草了。
兩三天就修一卷,萬士和修《海外番國志》都不這么糊弄皇帝。
這潦草到了什么地步?明成祖朱棣心血來潮要看看元史,看了半天,幾乎都是驢唇對著羊嘴,稀奇古怪,只好命解縉改修。
解縉領了差事,帶著幾個人開始了搞這件事,相繼修出了《元史正誤》、《元史拾遺》、《元史闡微》,修出來之后,朱棣也懶得看了,就一股腦塞進了永樂大典里。
之后就再沒人提出過改修元史這檔子事了,可見從大明建立之初,認了胡元這個正統地位,就是捏著鼻子認的,認歸認,打的時候,那是一點都不留情。
“再修元史,臣主要是想修《大元一統志》,就是胡元疆域,按法理繼承而言,現在的蒙兀兒國,應當是大明疆界。”沈鯉解釋了下自己為何舊事重提,認都認了,總要繼承點什么。
簡而言之,沈鯉的目的就是:元朝的疆域,可不是一般的大。
“不是,這…蒙兀兒國理當是大明疆界,這個說法是不是有些不太合乎邏輯?”朱翊鈞伸手打斷了沈鯉的話。
沈鯉要修大元一統志,為了地圖開疆,這朱翊鈞可以理解,可這一張嘴,就是整個蒙兀兒國都該是大明的,這是不是開的太大了些?
按照禮部這個開疆法,莫斯科要劃到大明疆界,君士坦丁堡也要劃到大明疆界,連忽魯謨斯都得劃到大明疆界,說不定再考究之下,西班牙、葡萄牙也要劃到大明疆界之內了。
畢竟當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確被大食人給實際占領了,而大食人的主要國家,是伊利汗國的附屬國。
“這堪輿圖該換換了。”沈鯉看著文華殿上的堪輿圖,有些不滿的說道。
禮部承受了極大的壓力,費利佩二世頂著一個日不落帝國的名頭和大明來往,禮部每次看到日不落這三個字,就是一陣的咬牙切齒,這對禮法是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