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士和也不用教什么,周良寅需要的是帝黨的身份,被罵投獻也就被罵了,骨鯁正氣,周良寅本來就沒有。
“也行吧,反正我這兒也沒啥規矩。”萬士和也沒為難,他是黨魁,但他是帝黨,真正的黨魁是陛下。
“學生周良寅見過老師。”周良寅長松了一口氣,長揖在地,算是行了拜師禮。
周良寅疑惑的說道:“朝廷對學生有什么安排嗎?”
“你從大寧衛升轉,大概會讓你以副都御史提督雁門關,駐大同,巡撫山西。”萬士和透露了下人事任命,這是之前就已經討論過,并且已經通過廷議,如果申時行有問題的話,就是周良寅到遼東,侯于趙到松江府。
“挺好,學生擅長和胡人打交道。”周良寅松了口氣,對于如何推進新辟之地的王化進程,周良寅很有經驗,駐大同府,巡撫山西,其實主要工作就是配合綏遠總督潘季馴,王化綏遠。
這個工作,他擅長,讓他跟李成梁這等兇人,進行搭檔,他怕自己被李成梁給剁了喂狗,要知道當初他被貶出京師,到大寧衛墾荒,就是他指責戚繼光貪功冒進,指責李成梁苛責言官,放老虎嚇唬他們。
這就是結仇了,雖然已經十年了,但李成梁那個記仇的性格,到了地方,李成梁真的有可能會報仇,李成梁身上的匪氣,太重了些。
“周良寅啊,你說實話,你覺得遼東的情況如何?”萬士和低聲問道:“李成梁,有沒有忤逆之舉?或者說,你有沒有聽到類似的傳聞?”
“沒有。”周良寅搖頭說道:“除了喜歡沒事出門打獵找不到人以外,沒聽說什么其他的傳言,就去年有個犬生角的傳聞,還是一撮毛,不是角。”
周良寅知道萬士和為什么這么問,很簡單,去年有犬生角的傳聞,這其實對李成梁很不利。
李成梁很喜歡出門打獵,他經常離開吉林,最遠跑到黑龍江,主要是探查女真人的動向,其次就是給陛下準備賀歲禮,并沒有什么要稱王的傳聞。
“老師,朝廷沒有對不起遼東,遼東的漢民,比京堂忠誠,就京堂這些筆桿子狺狺狂吠那些話,到了遼東,是要被牽羊的。”周良寅頗為疑惑的說道:“學生也就三年沒回京,這京堂的筆正們,膽子這么大的嗎?尤其是那個林輔成,都已經指責大明失去靈魂只是一個軀殼了,瘋了嗎?”
遼東所有營堡朝向京堂的門,都叫通和門,這就是刻在城門上的忠誠,而且因為大明在遼東采用的借錢安家的政策,讓到遼東的漢民心里只有感激,因為沒有利息,借一石糧食還一石糧食,所有的運營成本都資出內帑。
就連農戶都可以平價買入毛呢大氅,這都是恩情的組成部分。
京堂可能過分著眼于李如松帶領著精銳騎卒在立功,過分的注重由上到下,但周良寅在大寧衛,他對遼東更了解一些,他看到的是從下到上,李成梁就是有反心,也沒有那個基礎,李成梁要造反,遼東的漢民也不答應。
“那篇文章啊。”萬士和略微尷尬的說道:“那是我寫的,陛下給我讓我潤稿的。”
“啊?”周良寅驚訝至極,他呆滯的說道:“陛下果然是非常人也,如此大逆不道之言都能容忍,果然是要成非常事,陛下大氣如此,大明何愁不興?”
“對對對,就是這個味兒,你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帝黨了。”萬士和一聽立刻表示,對味兒!
不會拍馬屁,還想當帝黨?擁戴陛下的一切決策,就是帝黨的核心主張。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