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作為從一位攝政關白太政大臣,來信說,要在倭國全境范圍內推行一公二民政策,取消各地令制國繁雜稅目,改為統一的一公二民。”徐渭說到了第二件事,倭國的稅務改制。
織田信長現在被倭國天皇授予了攝政關白的職位,從一位太政大臣的榮譽,成為了實質性的安土幕府,現在代行政權,開始對倭國整體的稅制進行改革了,這是一個陽謀,一旦這條政令弄的人盡皆知,那么不執行這條政令的大名,就會失去民心。
羽柴(豐臣)秀吉、老狐貍德川家康、屢戰屢敗毛利輝元,其實都算不上是天降猛男。
天降猛男,通常用來形容國朝陷入困境時出現的強大領導者,他能夠力挽狂瀾,帶領國朝走出危局,走向復興,而這類的人還有另外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下場凄慘。
毫無疑問,織田信長是倭國天降猛男,是倭人的幸運,至少織田信長還在追求一些公平和公正,將倭國的平民帶出戰亂的地獄。
“配合一公二民的則是刀狩令,收繳民間的兵器,歸于軍器監管理,實行農兵分離,讓武士住到城池中,讓平民在鄉野田畝之間耕種,這也是織田信長一貫的主張,他認為倭國之困局,皆因武士斗狠而起,當武士集中城池,那么紛爭自然而然會結束。”徐渭說起了倭國稅務改制的重要配套政策,刀狩令。
實現了農兵分離后,各大名就不能再動員龐大的兵力,每一次的征戰都是對生產的極度破壞,而農兵分離之后,矛盾沖突和斗爭,將從集體戰爭改為統治者之間的內斗,大名們不能再裹挾數量最多的農民參與到戰爭,這樣一來,規模上會小很多很多,而基本的生產也能得到保證。
“看得出來,織田信長真的想要結束倭國戰亂,即便是因為大明的強干涉,他不能成為天下人,退而求其次成為了幕府將軍,但依舊想要結束這亂糟糟的世道,讓倭國的上下都喘一口氣。”孫克毅由衷的說道:“真的是一個鍥而不舍的家伙。”
如果按照弘毅的標準而言,織田信長在面對生死威脅,在自己的兒子死于刺殺之后,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這就是毅,而他的主張里,不光有朝廷的公卿、令制國的大名,還有受苦的平民,這就是弘,心懷萬方黎民。
織田信長完全稱得上是個君子。
“我們應該支持他的主張。”徐渭看向了所有人說道:“無論是一公二民,還是刀狩令,都會被廣泛反對,戰爭會進一步的升級,而我們長崎總督府的手,就可以更加深入。”
“倭國有九百萬丁口,靠大明軍兵去殺,所有的刀都砍卷刃了,都殺不完,但沒關系,他們自己殺的話,就會快很多。”
“啊,現在大約只有八百萬了。”
“今歲的商貿會又要開始了,仍如舊例,不收寶鈔,只收現銀,尤其是看好咱們大明的商賈,要告訴他們,在倭通行寶鈔,只在倭國通行,在大明沒有任何的兌現的可能。”徐渭揉了揉眉心,略顯有些無奈。
無數次的三令五申,但依舊擋不住大明商賈對在倭通行寶鈔的熱情,這是大明錢荒導致的,這些個寶鈔在大明居然也有人認可,這讓長崎總督府頗為無奈,嚴令禁止,仍然有部分寶鈔會回流大明。
大明的確不會兌現在倭通行寶鈔,但倭國的大名們掌控銀山,他們認可在倭通行寶鈔,只要把這些寶鈔拿到這些大名的地界,就可以兌現,所以實質上,在倭通行寶鈔,也算是可兌現紙幣的一種,慢慢的,自然有人持有。
“兵仗局承諾今年年底有五百萬軋印銀幣的產能,明年年底超過650萬銀,是不是能緩解一點錢荒?”羅應和眉頭緊鎖的問道。
“不能,大明現在陷入了銀幣越多就越少的困境之中。”徐渭往后靠在了椅背上,兩手一攤,表示對這個問題的無奈,銀幣越多就越少,這個荒謬的結論,還在發力,而且愈演愈烈。
銀幣越多,經濟就越活躍,經濟越活躍,需要的銀幣就越多,相對經濟總量而言,銀幣相對數量和比例,反而越少,不能供應市場需求。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