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的意思很明顯,既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就要有條件的讓忠君體國之人滿意,這樣就有更多人團結在陛下身邊了。
“有人打造船廠的主意。”王謙面色十分難看的說道:“臣聽聞,近來有人鼓噪風力言論,圖謀大明五大造船廠。”
龍江、松江、密州、福州、廣州五大造船廠,不是單純的五個官廠,而是五個產業集團,造船的產業鏈有多長,這五個官廠的規模就有多大。
鼓噪風力輿論,主要集中在批評與民爭利、批評官廠僵化、批評官廠腐敗、批評官廠舍本逐末。
僵化和腐敗,是朝廷一直關切的問題,而且進行了數次的肅貪,僵化也在逐步改良,批評舍本逐末,這主要是批評規模。
“五大造船廠現在有工匠十五萬人,這十五萬人都是壯丁,工匠不操持農桑,就是舍本逐末,有些人打算把土地拋荒的責任推到官廠的頭上去。”王謙往前探了探身子說道:“這些家伙,就是看上了官廠利厚,想要官廠本身,而不是為了土地荒蕪之事。”
“沒有官廠的時候,土地也在拋荒,這是小農經濟天然封閉之下的必然。”
林輔成和李贄在討論小農經濟的局限性、封閉性、分配不合理的時候,就解釋過這個循環。
因為分配不合理,糧食無法商品化,有需要的沒有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沒有需求,生產停滯;
因為局限性,生產力和生產手段落后,抗風險能力極弱,一場天災,就算是富農、地主也要顛沛流離,生產不穩定;
因為封閉性,導致缺糧的地方沒糧,不缺糧的地方糧食堆積腐爛,交通運力的匱乏造成了這種普遍現象,糧食無法順利流轉;
導致土地拋荒的原因是極為復雜的,官廠團造和工兵團營,吸納的是游民,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整體穩定。
“你說的這個問題,萬閣老也跟朕說過。”朱翊鈞嗤笑了一聲說道:“整天說朕搞的官廠是破銅爛鐵,怎么往自己手里劃拉的時候,一個個都這么勁頭十足呢?這官廠種植園,可是有朕一半的股份,跟朕爭利,他們手里有幾個團營!”
大明開海目前有兩個重資產,一個是造船廠,一個是海外一百五十處種植園,這一百五十處種植園有田產超過了一百五十萬頃,不多,也就是一億五千畝的種植園而已。
朱翊鈞就是大明天下最大的地主頭子!
而這兩項重資產里,有一半股份是內帑的,也就是皇帝本人的,是當初開海投資時候,朱翊鈞聯合各方花費3712萬銀重金打造。
謀求官廠,可不就是在跟皇帝爭利嗎?
大明皇帝的貪婪和吝嗇,從愛爾蘭到長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