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叫和買條魚,就是狐鳴魚書,其實就是陳勝吳廣起義,不帶女子去踏青,恐怕會引來緹騎的關注,這幫大老爺們聚在一起,萬一其中某個點子王說出一句:國民苦不堪言,大家的家人也一樣吧!
那不是搞出大亂子來了?
朱翊鈞每天都會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言論,孫湛吾的發言,都算不上過分。
“王次輔又沒有在內閣坐班?”朱翊鈞拿著一本奏疏,眉頭緊蹙的問道。
馮保想了想說道:“王次輔就沒在內閣坐過班,實在是不想看到先生,惹不起,躲得起。”
這是王崇古的原話,他惹不起張居正,只好躲著,不在張居正面前轉悠,要不然張居正天天看著他心煩,要揍他,他還打不贏,找誰說理去?
“把這本奏疏下章內閣,交給王次輔處置。”朱翊鈞將一本朱批的奏疏遞給了馮保說道。
奏疏的內容是關于西山煤局的。
王謙在燕興樓提醒大明皇帝,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造船廠的頭上,讓朱翊鈞意外的是,這第一波攻勢,沒有打到造船廠身上,而是打到了西山煤局的身上。
西山煤局作為官廠,最近將煤市口弄到了手里,這的確是與民爭利,畢竟大明的官廠,真的搞不出三成黃土的蜂窩煤來。
這一下子就跟捅了馬蜂窩一樣,批評王崇古聚斂的聲音再次響起,順道把朱翊鈞給一道罵了一頓。
在大明,罵皇帝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人君之失民心,常自聚斂始。蓋上好聚斂,則興利之臣必迎合上意,以刻剝民財。此人心所以怨畔,而天下困窮也,此夫上以仇斂下,則下必以仇視上,此理勢之必然者也。
惟用掊克聚斂之臣,使之損下益上,蠹政而殃民,至于掊克之臣,阿意順指,同惡相濟,合而為一。故民不聊生,多餓殍,疲困而無所告訴也。
朱翊鈞又從儒生那里學到了一個詞,掊克之臣。
就是說為了聚斂錢財不擇手段,無德無仁、無賢無良之人。
這個詞出自詩經,孟子·告子下亦云: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
就是有德的人不能居高位,聚斂的佞臣在朝,國君就可能失國。
再用王崇古,大明就亡國了,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對王崇古攻訐的是晉黨,朱翊鈞下章內閣,交給王崇古去辦,就是讓王崇古去清理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