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朱翊鈞就是這個想法,要有觸發機制,要有應用場景,要有制度設計,這些都需要有人出謀劃策,十二年份的刑部尚書,就正正好。
“遇到民變,這把人公審了,的確是一種快速安撫百姓的手段。”王崇古眉頭緊鎖的說道:“茲事體大,容臣緩思。”
“不急,南巡的路還有很長,次輔慢慢想就是了。”朱翊鈞滿臉笑容的說道。
“陛下…”張居正試探性的說道:“陛下,還是讓潞王收斂一些吧,天子離京,一切以穩定為主,胡鬧也胡鬧了,日后還是不要再做的好。”
“先生當初默許的,朕難不成現在回京去把駕貼收了,再繼續南巡?算了,就由他去吧。”朱翊鈞說起了離京前,關于那一箱駕貼的事兒。
朱翊鈞給潞王那一大箱駕貼的時候,你帝師、太傅、元輔、宜城伯張居正,可是親眼看著的,那時候不反對,現在反對,已經晚了。
張居正默許,其實就是想讓潞王教訓下賤儒,結果潞王整出了這么大的動靜,皇帝還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樣子。
在朱翊镠大鬧京堂這件事中,張居正是保守派,朱翊鈞是中間派,王崇古是激進派。
“陛下,臣附太傅議。”海瑞站了出來,表示了對張居正的支持,還是得給這潑猴帶一道金箍,這么胡鬧下去,海瑞回京,都察院直接搬到北鎮撫司了,御史言官都得被潞王給抓到北鎮撫司衙門去。
“海總憲,要想讓潞王收斂,朕只能回京去,海總憲想想,誰能讓潞王收斂?”朱翊鈞兩手一攤,他不在京師,就是下旨訓誡,以朱翊镠那個性格,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李太后…德王…好像真沒人可以。”海瑞數了兩個人,發現不行。
李太后對潞王的寵溺那是人盡皆知,如果李太后有十分愛,那就給了潞王十二分,大明皇帝朱翊鈞被嚴格管教約束還要倒欠兩分。
德王殿下朱載堉,醉心于萬物無窮之理,早已超脫五行之外,壓根對這些庶務漠不關心,北虜打到了京師城下,朱載堉估計都不會從皇家格物院里出來。
海瑞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那就讓那班不知輕重的御史,在牢里住上一段時間,漲漲教訓吧,說不定能領悟一些道理來。”
道理講一萬遍,不如親身經歷一遍,海瑞只能祝福御史們,能夠龍(牢)場(房)悟道了。
“那只能如此了。”張居正最終還是認可了陛下的說法。
張居正、海瑞已經盡力去救了,這不是陛下愿意不愿意的問題,陛下哪怕真的聽說了勸諫,下道圣旨,也沒什么用,想約束無法無天的潞王,只能陛下回京去。
只能說,這幫賤儒就是活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