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個天才法呢?那算學就跟有了算心通一樣,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答案,而且一定對,七步作詩,十步成詞,當真是了不得,參加各種詩會,也是出盡了風頭,所有人都交口稱贊,說什么文曲星下凡,浪子回頭金不換,順便罵一罵科舉。”
“這眼瞅著到了院試,這考完了,這何振言卻考的一塌糊涂,算學考了四十八分。”王一鶚笑著說道。
“哦?滿分是一百分,考了四十八分,實在是有些低了。”朱翊鈞點頭說道。
王一鶚笑著說道:“臣這一琢磨,就琢磨明白了,何家為了給孩子弄出天才的樣子來,估計沒少花錢買通別人,這要是落了榜,嘿,這不就是大明院試不公正嗎?事情也是這樣發展的,何振言的父母,就告到了縣衙,縣衙不讓何家父子無理取鬧,他們就告到了府堂來。”
“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甚至都傳出了臣收了賄賂,不肯受理。”
朱翊鈞問道:“那你是怎么應對的呢?”
王一鶚端著手,往前湊了湊說道:“臣就直接在府堂外擺了個圍三丈的空地來,把何振言單人單桌的放在了那兒,現場出題,結果一百分滿分,他考了二十三分。”
“臣就在那地方,立了塊碑,上面寫著:青城怠愚頑劣子,一朝頓悟智謀多,天才之名傳四方,一朝院試四十八,父母心急言不公,濟南府試二十三,天下奇聞!”
“這何振言也無臉繼續在縣學讀書,直接就退學了。”
這就是王一鶚的天下奇聞碑的來歷,他的拿手好戲就是立碑,跟他里格楞,他真的會把人刻在石頭上,供人恥笑,一如朝陽門外快活碑林,都成了入京學子必去的地方。
比較有趣的是,時至今日,依舊沒人打破徐階本人貪腐記錄。
“陛下,要警惕勢要豪右對科舉選士的企圖覬覦之心。”王一鶚說起了自己為何要講這件趣事,山東從先秦稷下學宮開始,就是文教興盛之地,而現在有人在山東地界先改變科舉選士,或者說階級躍遷的規則,王一鶚處置了此事,并且奏聞了陛下。
“王巡撫處置得力,事關國朝興衰大事,馬虎不得,這件事登邸報刊行四方。”朱翊鈞覺得王一鶚處置的很好,而且做得很對。
其實何員外完全可以捐一個增生,也是有功名的,等同于秀才,當然舉人和進士就捐不了了,何員外之所以要如此麻煩,就是因為增生會被人笑話,尤其是在山東地界,買來的增生普遍不被人承認,甚至被人看不起。
“陛下,臣還有事奏聞,近來,臣發現,山東有人走私米糧到倭國牟取厚利,倭國人多地狹,人地矛盾尖銳,糧食產量因為這些名田主亂戰累年降低,今年倭國米貴,就有人把主意打到了糧食上,要往倭國送糧,謀取暴利。”王一鶚說起了另外一件事,倭船到大明買糧,和大明部分不法海商走私到倭國。
如果再加上陳繩聯合毛利輝元意圖竊取大明水肥法,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倭國的米,真的不夠用了。
“倭國為何缺糧?是地里長的糧食,真的養不起那八百萬人了嗎?非也,是乃是戰禍頻繁,未有明主而已,而且隨著海貿興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舍本逐末,城外都是流匪、敗兵,城中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王一鶚不認為倭國的土地養活不了倭國的人。
倭國的人口在快速下降,八百萬的丁口,完全能養得起,戰亂破壞生產,隨著海貿的興亡,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土地,哪怕是沒有白銀流入,但繁榮的商貿,依舊讓倭國的生產結構發生了改變,倭國白銀在流出,但寶鈔在流入。
這種改變,讓倭國變得更加危險了起來。
“狗急跳墻?”朱翊鈞眉頭一皺,沒吃的,就搶,這是倭寇的慣性邏輯,三分人樣沒學會,七分獸性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