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朝鮮。”王一鶚是山東巡撫,離朝鮮和倭國都很近,他坐直了身子說道:“倭國人狗急跳墻的話,決不能因為朝鮮國王不肯入京,就置之不理,倭寇一旦拿到了對大陸的跳板,其野心就會看向大明。”
大明和朝鮮也不是親如一家,有一些矛盾,但問題不算太大,國與國之間利益為先,但因為這些矛盾,就要把朝鮮讓給倭國,是一種很不明智,也不理智的做法。
“他們想入寇朝鮮,除非織田信長死了。”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先嚴禁海商販糧東去倭國,此為要事,大明的糧食都不夠呢。”
毛利輝元單獨入寇朝鮮,實力不足,織田信長也不能繞過毛利輝元進攻朝鮮,解決糧食危機,地緣的緣故,織田信長做不到。
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雙方已經打了這么多年,織田信長要石見銀山,毛利輝元不給,除非織田信長死了,或者毛利輝元徹底戰敗,否則沒有和解的基礎,和解的話,雙方都無法對下屬交代。
對于倭國的局勢,大明還是非常了解的,目前沒有形成合力入寇的能力。
大明似乎什么都沒做,就只是開海,但是倭國還是因為大明翻動了下身子,變得更加動蕩不安。
“陛下,大明開海遇到了困境。”王一鶚坐直了身子說起了正事,他從濟南府跑到青城縣面圣,自然不是為了聯絡感情,而是他在地方做事的時候,發現了大明開海十二年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詳細說說。”朱翊鈞面色嚴肅的說道。
“陛下,這第一個困境就是海外市場的飽和,大明商品生產還在快速增加,但海外的需求沒有同時增長。”王一鶚談到了現在出海貨物飽和的現狀,其實還沒有飽和,但大明的生產如此增長下去,真的會出現一些讓人無法接受的局面。
王一鶚之所以得到了這個結論,是大明各地都還在如火如荼的設立各種各樣的工坊,但五大腹地市舶司的白銀流入增速,遠低于工坊增長數量。
大明開海是以商貿為主導的,現在商貿主導這條路前面是個死胡同。
“陛下,短期內看不出問題來,長期來看,一定會造成一些亂象,密州市舶司已經有商品在庫房里堆積腐爛,都不肯低價賣出了。”王一鶚發現了一個現象,不止一家倉庫里的貨物,都已經被蟲子啃咬的千瘡萬孔,但依舊不肯低價賣出。
一面是物價隨著白銀的流入在緩慢增長,國內商品嚴重不足,價格騰飛,一面是貨物在倉庫堆積如山,這種現象,看起來非常的矛盾,而且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但它的確真實存在。
朱翊鈞其實可以理解這種現象的出現,大抵就是: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里,也不肯降價。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