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的開發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問題需要解決。”朱翊鈞提醒著大明的臣工們,不要盲目樂觀,他十分肯定的說道:“這里面最大的問題,就是瘧疾。”
大明為何在占領了云南之后,始終以三宣六慰的方式統治著廣袤的中南半島?因為再往南,蚊子會吃人。
感染了瘧原蟲的雌蚊會在叮咬人的時候,將瘧原蟲傳染給人類,瘧原蟲會鉆到人的肝臟之中,繁衍生息,只有發展壯大之后,才會侵入血液,往往到了病發的時候,已經病入膏肓,甚至是藥石難醫,因為人已經開始打擺子了,就是高燒不退。
高燒不退,是免疫細胞在跟瘧原蟲進行殊死搏斗,只能依靠個人的素質進行硬抗了。
最關鍵的是瘧原蟲是寄生蟲病,而不是病毒,免疫系統不能形成抗體,也就是只要不脫離環境,就會數次感染,一年之內能夠感染數十次,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在這個年代,幾乎無解。
天花染一次,一輩子不會再染,但這瘧疾不是,只要蚊子叮咬,就會發生。
苦蒿,的確是對癥的良藥,但用的苦蒿,現在是來自云南的稀少草藥,而且解刳院的大醫官們,也在研究如何抗瘧,單純的苦蒿草熬湯,根本沒辦法對重癥患者有效,甚至連輕癥都難,苦蒿也是需要醫官炮制的,而且解刳院大醫官用了白酒,才算是略微有些用處。
而酒又是極為奢侈的,從糧食發酵而來。
苦蒿草的有效成分,對溫度要求也非常敏銳,高一點就會破壞有效成分,低一點就會無法炮制成功,這可是個這個年代高精尖的技術活兒,苦蒿的確能抗瘧,但這是少數醫官才能切實掌握的醫術。
在任何年代,醫療都是一種昂貴的、稀缺的社會資源。
“確實,不能盲目樂觀。”張居正最先冷靜了下來,熱帶雨林真的那么好征服的話,西南早就沒有了禍患,在熱帶雨林生存,的確是個巨大的考驗,如何開發爪哇,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探索。
爪哇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地,水稻、玉米、木薯、花生、棉花、甘蔗、椰子、咖啡、茶葉、油棕櫚等等,無論是主糧還是經濟作物,只要開發出來,就是良田。
現在,大明在爪哇擁有了良田萬頃,只要大明不放棄開海戰略,開發爪哇,對于大明而言,并不是一個太過于困難的問題。
困難,在前進的過程中,能夠一點點的去解決。
“朕以為,當下大明的開海戰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至于賤儒們鼓噪的那些搶劫的風力輿論,朕還是堅持,搶不如種,搶能搶多少?有今天沒明天,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會當落草為寇。”朱翊鈞談到了一個問題,大明開拓的主要思路,還是種,也就是開拓經營,開辟種植園,墾荒良田,順便在富礦地區開礦。
比較簡陋的一種開發方式,但也好過于搶。
最近兩京大思辨的輿論場上,蔓延了一種風力,就是大明開海應該鼓勵搶劫,反正有英格蘭混蛋已經頒布私掠許可證了。
也就是費利佩二世利用海寇攻破倫敦的消息,還沒傳到大明,否則這些賤儒們,就說不出來這種話了。
海寇是寇,有奶就是娘,今天幫英格蘭,明天就能因為利益幫助西班牙,利益捆綁是最牢固的關系,同樣也是最松散的關系。
這種風力的蔓延,根源是因為西班牙、葡萄牙、尼德蘭、英格蘭開海掠奪,不勞而獲,賺的太多了,大明這種保守的開海戰略,是大明海外利益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