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好,宣!”朱翊鈞立刻就從萎靡不振,變得精神了起來,他對著馮保說道:“去把先生和戚帥叫來。”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金安。”海瑞和李樂見禮。
朱翊鈞笑著說道:“免禮,免禮,二位有什么難處,盡管道來!”
海瑞和李樂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沒有多說什么,各自坐定后,開始匯報工作,海瑞主要是把自己反腐抓貪的成績跟陛下稟報了一番,而李樂,主要把南衙十三府拆分為三份兒進行了匯總。
“初步規劃為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蘇州府、常州府、鎮江府,六府之地為一省,設立江右布政司,府治蘇州,其余除應天府外六府三州為一省,設立江左布政司,府治廬州府,應天府仍為留都。”李樂告訴了陛下他的分法。
將整個南衙拆分為三份,是這次皇帝南巡的主要目的,那么圍繞著南衙如何分,就成了一個問題,而且這還不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也是自永樂以來,朝廷就在不斷討論的問題了,一如重開西域,大明對南衙的問題早已一清二楚,只不過是誰都沒能做到而已。
之所以到現在這個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甚至皇帝都親自來了,就是因為大明開海政策下,白銀大量流入,南直隸十四府三州,實在是太富有了。
即便是把松江府單獨拆出去做了一個類似于留都的決策,但依舊無濟于事,圍繞著長江三角州的經濟帶,就是讓皇帝睡不著覺。
徐州地方,那么多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相對貧窮,再加上四任知府沒一個干人事的,造成的局面。
而揚州富裕,所以才會掩蓋無數的問題。
大明的禁海政策,的確源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但隨著鄭和下西洋,大明的海禁政策已經完全松弛,大明之所以再也沒有官船官貿,南下西洋,朱棣遷都北衙,是原因之一,而且占比很重很重。
皇帝在北方,怎么可能放心南方肆無忌憚的開海?有錢有糧還有人,就會尾大不掉。
所以,只要全面開海,南衙的拆分就勢在必行。
拆是大明朝堂的共識,就連南衙的官員,也不太能說出個不字來,只能陰陽怪氣幾句皇帝沒有氣量,這種程度的陰陽怪氣,皇帝見了也無所謂。
那么怎么拆,就成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
按照南衙大部分官員的意見,就是分成江南江北,以長江為天然地理界限,這看起來是最合理的,但江南十四府富兄弟們就湊到了一起,窮兄弟就湊到了一起,這種劃分,皇帝無法接受。
而李樂的方案,則是十分古怪的江左、江右,不是按照地理位置去區分,而是人為的制造了一盤散沙。
李樂就是故意的。
這種一盤散沙,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全面的一盤散沙,徹底打散的分法,比如文化上:江左的長江以南的學子,需要渡江到廬州去參加鄉試,而江右長江北岸的學子,需要渡江到蘇州參加鄉試。
朱翊鈞頗為認可的點頭說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