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料敵從寬的性子,大抵也是從戚繼光這種先慮敗的作戰方式上借鑒而來,在戚繼光的影響下,李如松也逐漸變成了這樣,急功冒進,反而會把局面葬送。
“這次軍備足夠用嗎?要不要多籌備一些?”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詢問著朝廷給的火器夠不夠用。
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額,這火器是不是有點給的太多了?”
京營此次出戰,一共出動了一個團營三個騎營,一個團營是十個步營,三萬人,皇帝陛下給了一百二十門十五斤火炮、九百門九斤火炮、七千門虎蹲炮、四千把平夷銃、一萬兩千把燧發騎銃、一萬兩千把燧發銃、三萬把鳥銃,一百五十萬斤火藥。
十二個人為一隊,這一隊就有九把火銃,僅僅計算鳥銃,火器覆蓋率高達75%,四千把平夷銃,代表每一個十二人隊,就擁有一把平夷銃,即便是大明鐵渾甲,在六十步內,也會被平夷銃的彈丸擊穿。
這里面最恐怖的就是那一百二十門的十五斤火炮,這玩意兒,一個齊射,就能把漢城的一面城墻徹底打破,李如松都不敢想象,倭寇沖上來,大明火力全開的場面,當真是炮火連天。
一百五十萬斤火藥,平均每個軍兵可以擁有三十七斤火藥,當然這一百五十萬斤火藥是分批入朝,七十萬斤留在京師,在遼東會放五十萬斤,入朝時候,只帶三十萬斤了。
李如松覺得,能把這三十萬斤火藥用完,就已經是完全的火器化作戰了,而陛下整整準備了五倍的量。
在當下世界里,在泰西戰無不勝的西班牙大方陣,把所有火器算上,火器覆蓋率僅有45%,而尼德蘭大方陣的火器覆蓋率為51%,憑借著6%的火器領先,尼德蘭地區把西班牙大方陣趕下了海。
大明火器覆蓋率已經領先世界。
“如果可以的話,朕希望大明火器覆蓋率為100%,沖鋒陷陣還是太危險了,京營每一個軍兵培養都等于十六頭牛,炸完了再炸,炸的敵人毫無抵抗之力,再進行推進為宜。”朱翊鈞知道自己不能掌兵。
慈不掌兵,大明皇帝太心疼軍兵,損失一個都心疼的不行。
火器越多,損失越少,所以這次朱翊鈞直接給了足夠的軍備,將近武庫的一半存量。
大明每年生產火藥一百五十萬斤,這一次朱翊鈞直接拿出了一年的量,來打這場戰爭。
“倭寇享大福了!大明軍隊逐步火器化的成果,由倭寇來檢驗。”李如松面色雖然嚴肅,但是話里話外都透露著一股子幸災樂禍的味兒。
大明振武十二年,終于振武出了一只怪物,李如松常常感慨火器的出現,讓軍將個人勇武變得不再重要,大明鐵渾甲已經防護能力極強的甲胄了,虎力弓都射不穿,可是這平夷銃就可以,這種時代變遷的感覺,輪到倭人來嘗一嘗了。
而且皇帝對火器覆蓋率只有75%依舊不滿意,希望能推動到100%,甚至更多,而大明充足的底蘊,保證了這種揮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