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欽天監和格物院天文院奏聞,如果今年冬天大旱,來年夏秋,恐怕會…”馮保有些疲憊的將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陛下修省這七日,馮保也沒閑著,一直在奔波,也在祈福,但終究是念念不忘,沒有回響。
“恐怕會如何?”朱翊鈞拿過了奏疏,打開看了許久,才又嘆了口氣。
馮保不敢說出來,如果今年冬季不下雪,明年春天會大旱,大旱之后,會在六七月份形成大降雨,最終形成劇烈的洪澇災害。
天地不和,陰陽失度;冬雷夏霜,水旱不調;萬物干陸,華葉燋枯。
歷史上記載了很多次這樣的‘水旱不調’的景象,欽天監認為是天地不和,陰陽失衡,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這些降水會在夏天傾瀉,在農作物生長的時候,缺水缺的厲害,華葉燋枯,在夏季的時候,洪澇生靈涂炭。
歷史經驗告訴欽天監,如果持續數年水旱不調,朝廷能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也就是等死。
而造成水旱不調的原因,格物院天文院也給了解釋,大明是典型的雨熱同期,氣候炎熱的時候,降水量也非常的充沛,氣候寒冷的時候,降水量急劇減少。
有好處,風調雨順的時候,有利于農作物生長,農作物增產;
有壞處,陰陽失度的時候,旱的時候旱死,澇的時候澇死,農作物減產,雨熱同期會放大陰陽失度的危害。
地中海沿岸不是如此,地中海沿岸是雨熱不同期。
朱翊鈞鄭重的收好了奏疏,站在祈年殿前的月臺上,看著天空。
“轟隆隆。”
馮保聽到了雷聲,嚇了一個大哆嗦,看著天邊驚駭無比,是冬雷,冬雷天響!
“怕什么怕,朕都不怕,你怕個什么。”朱翊鈞看馮保這個樣子,反倒是笑了起來,臉上的沉重一掃而空,馮保作為宮里的老祖宗,真的很少很少,表現出這樣的驚恐。
“陛下,應…應讖…了。”馮保又打了個哆嗦,顫顫巍巍的說道。
朱翊鈞笑著說道:“什么應讖,這是欽天監長期以來對災害的觀察總結罷了,冬天打個雷而已,看你那樣子。”
應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政治謠讖,歲在甲子,黃天當立;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之類的話。
朱翊鈞身在大明,意識到了小冰川氣候,對大明的另外一個極其可怕的影響,人心啟疑。
當冬雷天響,在所有人的耳邊響起的時候,人們心底就會不由自主的升起一個可怕的疑惑,這大明江山是不是國祚到頭了?大明朝廷是不是正在被老天爺拋棄?老朱家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兒,讓老天爺如此的震怒。
這個疑惑一旦升起,就會不可抑制的造成共識解體。
一切政體,都是集體意志的體現,共識是政體存在的根基。
連馮保這個內相,都對冬雷天響如此驚恐,更遑論天下黎民了。
“怪不得歷代皇帝,都只聽想聽的話,朕也希望欽天監沒上這道奏疏啊。”朱翊鈞看著天空,重重的吐了口濁氣說道:“這賊老天,就不能再等等嗎?”
再給朱翊鈞五到十年的時間,讓他完成南輕北重的基本布局,讓鋼糧對流建立,到那時候,大明挺過小冰川的概率就會增加數倍。
真的再有十年,不,五年的時間,就不會如此被動了。
閉上眼睛,捂上耳朵,搖晃身體假裝列車還在前進,粉飾太平這種事,人們確實喜歡,朱翊鈞總是表現出了要聽實話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