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摯愛親朋的生死難題,他只要伸伸手,甚至不需要說話,只要師爺聽到了,就能解決,那是解決還是不解決呢?
只要解決,那就不得不和光同塵了,因為妥協第一次最難,第二次就開始變得無所謂了。
“朕聽聞石總督可是以清廉著稱。”朱翊鈞看向了石星言,他在地方為官二十年,從來沒有任何貪腐事的傳聞,以清嚴忠直、勤勞治事聞名。
石星言聽聞皇帝詢問,略微有些悵然的說道:“臣不是什么圣人,就是沒人愿意沾染罷了,沒人給臣送銀子,怕被臣給法辦了。”
他在隆慶二年罵了先帝被貶,就已經是骨鯁正臣揚名天下了,誰都知道他是骨鯁,跑來送銀子,這不給石星言送功勞嗎?
沒人愿意再惹這個嫌了,他不貪腐,是被盛名所累,若是被源源不斷的腐化,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石星言覺得真的很難很難。
石星言繼續說道:“陛下深居九重,能奏聞陛下的不過廷臣數人而已,可能在陛下的眼里,官場是一條線一條線的,這些是元輔的人,那些是晉黨的人,那邊是浙黨的人。”
“可是一出京師九門,這天下其實是一張大網。”
“每個人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點,拿還好說,響到別人拿,立刻會陷入圍獵之中了。”
對清官圍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瑞,還有一個徐成楚,徐成楚就不肯拿,他比海瑞還骨鯁,海瑞在南衙被針對圍獵,徐成楚在京師也被圍獵過,而且會繼續圍獵下去。
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耿專員、胡巡撫、張部堂、嚴首輔怎么拿呢?嚴首輔他們不拿,我又怎么進步呢?
這就是反腐的第二個困境,環境。
大明當下的環境,不允許你不貪不腐,你不貪不腐就會被打倒,被圍獵,你倒臺的時候,還要扣你一腦門的屎盆子,甚至連死了都不會放過你,各種亂七八糟的傳言,弄得你聲名狼藉。
要說服個人,要改變環境,這兩件事,石星言覺得根本辦不成。
“而且陛下,通常情況下,腐蝕和圍獵是同時進行的,情況極其復雜,甚至分不清是陷阱,還是誘餌。”石星言又提醒陛下,被圍獵的清官,通常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中,而這個時候,腐蝕的誘餌,就會變得格外的誘人。
會有一個聲音在耳邊不停地訴說,只要妥協,壓力立刻消失,榮華富貴接踵而至。
人做決定,不受過往巨大的沉沒成本影響,可能就是看到了一個場景、聽到了一句話、讀了一首詩詞,緊繃的那根弦兒就斷了,給自己一個理由,就妥協了。
而勢要豪右,最擅長攻心,投其所好,那軍器局正監劉永順嗜古,那甄濯蓮通曉歷史,立刻就把劉永順給拿下了。
“朕明白了,道阻且長。”朱翊鈞不住的點頭,陛下問,石星言看到旁人不會記錄,就說了心里話。
“臣告退。”石星言看了看時辰,他面圣已經快半個時辰了,俯首告退。
石星言走出通和宮御書房,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站在御書房門前,打量著御書房,站了小一刻鐘,才離開去了吏部。
朱翊鈞在石星言走后,看著窗外枯藤老樹上站著的昏鴉,發了很久很久的呆。
“馮大伴,石星言說的有道理,但朕沒聽海總憲和陸總憲跟朕抱怨過這些。”朱翊鈞靠在藤椅上,情緒十分穩定,算不上心灰意冷,只是他發現,海瑞和陸光祖辦的差事,難度極大。
知府手里拎著錘子,看誰都是釘子,不給銀子,敲的你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