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還不能把知府手里的錘子給收走了,否則知府還怎么管理地方?豪強們不騎在朝廷的脖子上才怪。
反倒是石星言說的大環境,因為海瑞的大力反腐,反倒是讓大環境好太多了!
至少現在,已經沒人敢堂而皇之,像圍獵海瑞一樣圍獵徐成楚、石星言這些人了,這些個骨鯁正臣,清官廉吏,有了生存的空間,惹不起,躲得起。
馮保將需要發往內閣的奏疏,都整理到了箱子里,笑著回答道:“陛下,徐成楚沒有因為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被彈劾,其妻子家人,沒有被殺害,已經是極好的世道了。”
隆慶四年御史戴鳳翔上奏彈劾海瑞‘包庇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首輔高拱的浮票是:求治過急,更張太驟,人情不無少拂,遇有兩京相應員缺,酌量推用。
高拱說海瑞做事太急了,不看人情,若是有了缺員,再推用吧。
而在隆慶四年八月,海瑞一妻一妾相繼亡故,圍獵從來都是帶血的、殺人的圍獵,而不是和風細雨。
馮保又拿了一大堆的奏疏放在了御案上,說道:“這些個貪官,為什么不敢圍獵徐成楚了?只敢拿大瘤子取笑他,甚至這兩年,連取笑都不敢了呢?”
“他們不怕徐成楚,怕的是陛下,在陛下這兒,徐成楚是好人,那取笑徐成楚的就是壞人,被打上了壞人的烙印,恐怕有個風吹草動,就要被游老爺了。”
武清伯府的案子,皇帝都放心交給了徐成楚去辦,而且全盤采用了徐成楚的意見,這就是簡在帝心,誰敢再繼續為難?大明這些數得上的清官,個個都有圣眷在身,那就是護身符。
“陛下,賀表來了。”馮保指著桌上厚重的一摞奏疏說道。
“賀表年年都有,不看了,蓋個朕安,發下去就是。”朱翊鈞瞥了一眼賀表,對這些套話,不感興趣,他喜歡骨鯁正臣,海瑞、沈鯉、徐成楚、石星言這些敢說實話,還能說出東西的大臣。
能走到皇帝面前的清官,一定是能臣,因為不是能臣,想保持清廉,就像是沸水里的魚一樣,真的會死。
“今年這賀表,和往年大不相同,各地衙門得知了天變之事,逼著勢要縉紳們表態了。”馮保提醒陛下,這些賀表和往年不同,這里面,全都是勢豪、士紳們的承諾。
朱翊鈞眼前一亮,將每一本賀表都看完,并且鄭重做了批復,沒有蓋章偷懶。
承諾大體上有六條,一、減租,減租到一成,如果有災則減為零;二、種土豆番薯,歲有災則自耕,良田亦可種土豆;三、賑災,田主倉庫登記造冊,災年放糧共度時艱;
四、不兼并,不趁著天災制造人禍兼并;五、不趁災荒,百姓鬻妻賣子,收聚奴仆;六,不放青稻錢,災年給種入庫,官給種糧。
對于鄉紳而言,他們是不允許良田種番薯的,因為番薯釀酒味道很差,很多鄉紳都釀酒,所以才有了第二條承諾,良田可以種土豆和番薯。
一些缺水的地方,還有水井、溝渠的承諾,因地制宜的各類承諾有六十二條之多。
“這是知府衙門攥著錘子,逼著鄉賢縉紳簽的字吧。”朱翊鈞看著這些各地鄉賢縉紳的承諾,驚訝至極。
大明鄉賢縉紳們要是能做到這份承諾,朱翊鈞愿意伸出大拇指,對他們說一聲:良紳!
馮保思索了下回答道:“各級官員,也不想當釘子被陛下敲打,這眼瞅著天變,治下餓死人鬧出民亂來,恐怕死罪難逃。”
皇帝的錘頭實在太大了,別說地方,京堂的百官根本受不了。
知縣、知府們,逼著這些鄉賢許下承諾,災年時候,有人搗亂,就可以師出有名,拿著錘頭錘勢要、鄉紳了。
災年還要搗亂,就是不讓知縣、知府們活了,不讓官老爺活,那就直接開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