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的朝臣眼里,大明的天一直是天大光,并無陰云,主少國疑的兇險,似乎在秩序的作用下,被徹底化解,皇帝在鐵三角的保護下茁壯成長,并且成為了有擔當的社稷之主,一切都是如此水到渠成。
皇帝的成長歷程,符合士大夫們對君圣臣賢的最終幻想。
幻想是幻想,現實是現實,這一路的兇險,朱翊鈞一清二楚,在皇帝的視角里,王崇古、王謙都是從龍功臣。
大明上一次主少國疑,是朱祁鎮十歲登基,是大明江山整體秩序的徹底改變。
只有當事人、親歷者,才清楚的知道當初的兇險。
所以,當初的親歷者張居正,王崇古的最大政敵,在王崇古走后,選擇了保護王崇古的身后名,他不僅沒有帶著張黨落井下石,甚至準備停靈西山煤局,搞一波大的。
如果張居正真的帶著張黨對王崇古落井下石,大明國朝就會陷入皇帝和元輔撕裂的境地,王崇古的靈柩會在家里停很久很久。
至于皇帝和元輔撕裂、斗爭,誰會獲勝?沒人知道,但大明一定會輸。
不是當事人、親歷者的沈鯉,還是覺得王崇古被皇帝如此尊重,王崇古他不配,朱翊鈞沒有怪罪沈鯉的意思,沈鯉對一些情況,知道的并不是那么的清楚。
可是這個李世達就決計不能寬宥了。
刑部右侍郎李世達,陜西涇陽人,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三十五年進士,在很小的時候,李世達就已經有立場了,所有人都在傳揚李世達天生穎異,少能讀,日誦千言。
這種少年天才,在十二歲時候就成了秀才,而且被提學使設立為高等。
嘉靖二十五年,時任陜西按察副使的楊守謙聽說了李世達的才名,禮邀至西安就學;石州太守,也就是知州胡有則,見到了李世達,和李世達成為了忘年交。
從成長經歷來看,李世達甚至比張居正這個天才少年還要天才,畢竟很小的時候,張居正還在田埂之間抓螞蚱,而李世達已經成為了日誦千言的神童。
不是李世達真的那么天才,只是李世達的家境好,他這個神童是人造奇跡罷了,楊守謙的禮邀、胡有則的忘年交,都是造勢。
十九歲舉人,二十三歲進士,李世達踏入了官場后,這種造勢,就沒停過,無論他在哪里做官,臨行前都會獲得萬民傘,聲名遠播。
李世達就是這樣一路順風順水的來到了大明權力中心,成為了可以參加文華殿廷議的廷臣。
王崇古對李世達很好,李世達幾次犯錯,都是王崇古庇護,才不斷的一路過關斬將,幾乎沒有任何阻礙的向上爬。
出身不好、沒有名師的進士們做官,是三伏天過火焰山,連個遮陰的地方都沒有,李世達的仕途,可以說是煙花三月下揚州,鮮花錦簇。
萬歷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李世達鋃鐺入獄,本來李世達以為自己會和前幾次一樣逢兇化吉,但是他忘了,王崇古死了,朝中已經沒有人庇佑他了。
人一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遑論保護別人。
二十三日,凌云翼出現在了北鎮撫司衙門之前,師爺對鎮撫司緹騎出示了官身火牌后,凌云翼龍行虎步的走入了鎮撫司衙門,他這次是來提審李世達的。
“這位次輔,殺性比前任次輔要重的多。”一個緹騎對著另外一個緹騎小聲的嘀咕著,這緹騎看得出凌云翼的殺性,從眼神上看出來的。
從戰場尸體里滾出來的軍兵,他們會把殺人當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對于人命并不看重,人命在戰場上,一天就幾千條,真不是什么稀罕東西,可不像在大明腹地,出個人命官司,能熱鬧好久。
凌云翼的眼神,根本掩飾不住這種對生命的不尊重,或者說殺氣,尤其是聽到倭寇消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