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崇高道德,避免國朝卷入戰爭。”
這就是高攀龍今天要講的核心論點,一個國家、一個政體、一個朝廷的最高道德,就是避免戰爭。
“你講的這個觀點,乍一聽,也不過是柔遠人的陳詞濫調罷了。”李贄站了起來,對著四方拱拱手,坐到了高攀龍的對面,今天,李贄和高攀龍唱對臺戲。
高攀龍肉眼可見的緊張了起來,畢竟李贄作為有限自由派的魁首之一,很難應付,再加上李贄身上還有五品格物博士,高攀龍作為舉人,胡攪蠻纏,只會更加丟人。
“李博士可否聽我一言?”高攀龍沒有順著李贄的思路去討論,而是要仔細宣講自己想講的內容。
“你說。”
高攀龍看向了所有人說道:“諸位,萬文恭萬宗伯是個投獻的諂臣,這是普遍的誤判,在我沒有讀過萬宗伯的種種著作之前,我也是這么認為。”
“但我看完了萬宗伯的著作后,發現他其實是一位禮法上的名儒,他提出過一個觀點,國朝構建,四梁八柱。”
四梁八柱的內容,可謂是人盡皆知,高攀龍沒有過多引述,不關心萬歷大思辨成果的士大夫,也不會來此聚談了。
他繼續開口說道:“諸位,我們處于一個急變之世,是朝廷主動自救變法,同樣也是被動的參與到了全球大航海、大開拓、環球貿易時代。”
對于大明內部而言,萬歷維新是急變;
對于世界而言,大航海、大開拓、環球貿易、大殖民時代,就是急變。
高攀龍面色凝重的說道:“這個時代開啟之后,寰宇之下,各國會慢慢完成了國朝構建,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這個時間很久很久,少則百年,多則千年,但總歸,番邦小國都會完成自己的國朝構建。”
“那個時候,再進行征伐,就變得困難無比,大洋的存在,讓遠洋部署,地面進攻成為了巨大的困難,即便是蒸汽船下海,依舊如此。”
“國朝構建完成,共識形成,再對完成國朝構建的國家攻伐,是一種得不償失之舉,因為抵抗普遍存在。”
高攀龍的觀點,引發了人們的討論。
對于一個完整國朝構建的國家進行軍事征伐,顯然是個得不償失的舉動,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軍力的投入,就會成為朝廷巨大的負擔。
一如自洪武年間到正統年間的麓川之戰,大明持續投入數十年,在正統年間,每年超過了六百萬銀的人力物力巨大投入,糧餉輾轉半天下,最后的結果,沒有消滅麓川不臣,到現在,東吁都在和大明發生戰爭。
別說完成國朝構建,就是完成四梁的國家,攻伐,似乎都是得不償失之舉動。
但這番發言,也有些暮氣,因為高攀龍的觀點,有點精算之風,并不鮮活。
高攀龍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萬歷維新以來,朝廷已經在極力避免大明國朝陷入戰爭的泥潭。”
“喜峰口之戰、古勒寨之戰、攻伐大寧衛、討伐俺答汗、東吁之戰、呂宋之戰、琉球海戰、入朝抗倭等等,朝廷表現出了十足的克制,但這些蠻夷,一而再,再而三的蹬鼻子上臉。”
“大明不得不發動戰爭,討伐不臣,來保證邊方安全。”
大明是受害者,這是萬歷維新以來大明朝廷的高度負責。
古勒寨,建州女真奴酋王杲,在旅順馬市誘殺備御裴承祖,是古勒寨之戰的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