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吁之戰,是緬賊莽應里反復挑釁,甚至攻破大明邊關,威脅大理;
入朝抗倭更不用說,倭寇從東南進攻不成,就要滅了朝鮮從東北方向威逼大明。
萬歷維新一系列戰爭,沒有一次,是大明主動挑起,大明主動發難,大明朝廷保持了崇高道德,保持了最大的克制,避免大明卷入戰爭的泥潭。
包括呂宋之戰、馬六甲之戰,都是西班牙、葡萄牙這些紅毛番,要么進攻大明本土,要么做海寇劫掠大明商船。
濠境被葡萄牙竊據,呂宋更是紅毛番海寇的最大窩點。
“朝廷為何保持如此的克制,在擁有十萬京營銳卒,十六萬水師的情況下,依舊試圖跟安南講道理,而不是直接威罰呢?除了得不償失之外,朝廷還有怎么樣的考慮呢?”高攀龍又拋出了一個問題,引起所有人討論。
沒過多久,高攀龍才大聲的說道:“因為分配!”
“戰爭獲得領土、財富、丁口不會分配給參與戰爭的軍兵,而是由朝廷和勢要豪右瓜分,而后再分配給為戰爭付出代價的窮民苦力和萬民,這其中,不知道轉手了多少次,萬民付出的代價,遠遠高于所得。”
戰爭的代價,通常由萬民承擔。
糧草是窮民苦力的糧食,民夫從窮民苦力抽調的勞役,殺伐的軍兵從萬民中來,只有徹頭徹尾的戰敗,統治階級才會付出代價。
肉食者通常都是戰爭販子,而窮民苦力才應該是戰爭的反對者。
而承擔代價的萬民,卻無法從戰爭中直接受益,而是需要肉食者們的憐憫,這就是萬歷維新以來,大明朝廷保持最大克制的原因。
哪怕是軍功爵名田制度的秦朝,也在統一六國之后,沒有履行對老秦人的承諾。
黎牙實聽聞高攀龍如此說,立刻開始鼓掌,帶動了全場的鼓掌,黎牙實始終覺得皇帝真的是太仁慈了,大明圣堂武士這種武裝力量,居然沒有對外發動遠征,實在是罕見至極。
看看費利佩吧!
西班牙大方陣、無敵艦隊,從來不是無敵的,但費利佩依舊悍然發動了多次的遠征。
大明水師從未直接參與到對金池總督府、金山城的征伐,這些地方的開辟,都是王朝偏師在開拓,盡可能的避免戰爭,就是一個國朝最高道德。
這絕不是一句看似正確的廢話。
“但我聽說,你在南衙的時候,總是批評朝廷窮兵黷武,維新十八年,年年都在打仗。”李贄也為高攀龍的說法鼓掌,但他很快就發現,高攀龍之前可不是這么說的!
這家伙在南衙,總是批評朝廷窮兵黷武。
“在南衙,很少有人治學矛盾說,更遑論階級論的分配卷了。”高攀龍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他的意思是,到了北衙之后,才察覺到了朝廷的良苦用心。
李贄眼睛微瞇,打量了下高攀龍,才開口問道:“所以,你支持朝廷的這種克制?”
這個問題是個陷阱,讓高攀龍自己反對過去的自己。
“不,我反對這種克制!”高攀龍大聲的說道:
“大航海時代,會啟迪那些沒有完成國朝構建的番邦小國,但這需要數百年之久的時間,那太遙遠了!到了番邦小國完成國朝構建,征伐才會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