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牙實每翻譯一本書,都會結合格物博士的意見,對泰西的人才進行一次邀請,大明有科學圣殿,來到這里,才能解開萬物無窮之理的謎題。
黎牙實堪稱是泰奸,論新星的作者第谷·布拉赫,黎牙實也發出過誠摯的邀請。
但第谷沒有接受黎牙實的邀請,因為第谷布拉赫是丹麥貴族,丹麥皇室還給第谷修了個屬于他的天文臺觀天堡,第谷沒必要來到大明。
但不是誰都有第谷這么好的條件,邁克爾就很窮,他需要借用大明的天文儀器完成自己的研究。
按照黎牙實的規劃,他會在邁克爾抵達大明后,開始《天文學概要》的翻譯,現在,黎牙實被坐實了奸細的身份。
朱翊鈞頗為懊惱,他覺得自己還能活很久,如果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流動機制,日后把牛頓也弄到大明來,也不是不可能,大明有著巧奪天工的工匠,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也能培養出自己的牛頓來,但沒有哪個君王會覺得自己人才足夠多,足夠用。
人才,拿來吧你!
搶奪世界的資源,搶奪世界的白銀,搶奪世界的地盤,也要搶奪世界的人才。
這一進程突然因為黎牙實奸細身份,變得前途未卜了起來,皇帝對黎牙實頗為偏愛,如果黎牙實辜負了這份偏愛,大明吸收人才的風向很有可能發生轉變。
“陛下,臣也不太相信黎牙實參與到了走私硝石的案子里,黎牙實又不是住在萬國城的蘭奇洛特。”陳末猶豫了很久,才講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皇帝盛怒,陳末還要為黎牙實說話,這就是撞到皇帝氣頭上了。
“陳指揮,慎言。”馮保提醒陳末謹言慎行,他在為一個奸細辯解,這非常的危險。
朱翊鈞思考了下說道:“作為主審,你說說你的看法。”
陳末見陛下首肯,才繼續說道:“走私硝石到倭國,不能幫助倭國成為東方的葡萄牙。”
“黎牙實自萬歷元年乘坐大帆船來到了大明,以使者身份,觀摩了每一次的春秋大閱和閱艦式,兩次南巡,陛下也帶著黎牙實,黎牙實很清楚,火藥對大明而言是如虎添翼,大明軍兵是猛虎,火藥才有如此威能。”
“倭國就是有充足的硝石,也無法戰勝大明,大明沒有滅倭,只是不想付出更大的代價。”
“倭國戰敗是體系的戰敗,并非兵器這一種原因,哪怕把火器禁了,大明依舊能把倭寇當孫子揍,東南平倭和朝鮮之戰,都是明證。”
就是沒有火器,倭寇也會輸;大明和倭寇有一樣的火器,倭寇一定會輸,戰爭從不是只有武器這一種決定因素。
黎牙實向來反對和大明直接沖突,在他看來,對付大明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夸,夸到天上去,把大明夸到極其傲慢的地步,大明就會自然而然的衰弱。
文明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傲慢。
“其他證據都是佐證,唯一能證明黎牙實知情的證據,只有那些書信,臣覺得可以再好好勘驗一下這些書信,這也是黎牙實唯一不肯完全承認的罪證。”陳末是案件的主審,他不能讓陛下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做出決策。
黎牙實承認了所有的證據,唯獨不肯承認他寫過那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