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其昌當天下午就直接帶著都司軍兵到了長清縣,直接把縣衙所有人都抓了,連帶著衙役在內,第二天把縣里三家縉紳一起抓捕歸案,這才上書朝廷。
事情并不復雜,山東靠海,也不是天變影響劇烈的地方,今年山東風調雨順,夏收大豐收。
長清縣知縣就是把填庫迎檢的事兒給忘了。
等到朝廷開始稽查,濟南府下了牌票告訴長清知縣,他才著急忙慌的讓縉紳把家里的糧運到縣衙的庫倉,運糧需要時間,巡按御史一行七人來的太快了。
這有一家縉紳,就生出了這么個主意來,這縉紳的主意,也不是要打欽差,沒誰有那么大的膽子,縉紳是尋了幾個賊去偷。
誰知道這賊人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只需要拖延三五日,就能把庫倉填滿,到時候,長清縣衙再抓捕幾個游墮地痞頂罪,一切都非常完美。
可是實際執行過程出了問題,本來只搶證據銷毀,絕不可傷人的命令沒有得到遵循,這幾個偷證據的賊人被發現了。
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等人,怎么也不肯交出賬冊,還拼死反抗,桌椅板凳,拿到什么就砸什么,派去的賊人,偷盜不成,一怒之下,就拳腳相加,改為了明搶。
事情立刻就鬧大了。
“所以,但凡是長清縣知縣長點心,記得這事兒,也不至于臨時抱佛腳,弄出這種亂子來。”朱翊鈞看完了案情的詳細經過。
長清縣緊鄰濟南府,算是個大縣,縣城的丁口就三十余萬,也不缺這點糧食,弄到這個地步,實在是有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陛下,長清知縣這三年來考成,一直是上上評,今年若還是上上評,他就該成為濟南府推官了。”馮保低聲說道:“長清縣的庫倉虧空,也沒被他貪了去,前年都換成了鹽,做成了素菜。”
“朕聽馮大伴的意思,這案子另有隱情?”朱翊鈞又仔細看了一遍山東巡撫的奏疏,這里面沒有提到長清縣庫倉為何虧空。
素菜,就是泡菜,用鹽來漬菜早在商書就有記載,大約在商朝武丁時期,就已經廣泛使用。
山東產的素菜,會加入海帶、蘿卜、山東大蔥等物,味道極佳,行銷大明北方諸多地方,甚至連臥馬崗都有這些素菜的身影。
這也是自王一鶚離開后,宋其昌在山東搞出來的產業,賣的不僅僅是菜,還有鹽、海帶、蔥等物。
“濟南府的牌票到了長清縣,按照過往的規矩,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等人,要七天之后才過去,但牌票上午到的,御史下午就到了,有點吹求過急了。”馮保為長清知縣說了幾句好話。
如果只看巡撫宋其昌、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的奏疏,會覺得長清知縣完全沒有恭順之心。
但馮保一看就覺得事情不對,專門讓司禮監的太監們去都察院問了究竟。
巡按御史、戶部郎中到了濟南府,就已經把各縣的情況了解清楚了,誰做了,誰沒做清清楚楚,山東普遍富裕,只有長清縣因為忙于素菜之事,沒有顧得上。
牌票上午出發,御史下午就到,這是把長清知縣當指標抓了。
長清知縣在升轉的關鍵時刻,也覺得御史來的太快,心里有了怨氣,才同意了偷證據的辦法。
“陛下,長清知縣和臣八竿子打不著,但是這御史言官也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了。”馮保仔細看過了長清知縣的考成,這是個循吏,這做的事兒多了,有了疏忽,反倒是被御史給抓到了把柄。
這可能也是考成法的弊病之一,系統內耗會加劇。
山東就長清知縣這么一個典型,去的晚了就抓不到,巡按御史確實吹求過急,但長清知縣是自己事情辦出了差池來。
這次真的是內斗了,都是為了升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