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到了,當新的團龍旗插在小田原城,當遮天蔽日的帆船出現在了相模灣時候,倭國的武士們清楚地知道,大明軍真的來了。
小田原城是座山城,只有兩個門,第一道是常磐木門。
這座木門是本丸的大門,本丸天守閣建在箱根山,相較于二丸城,本丸高出了足足有六丈有余,而且經過百年的修繕,難以攀爬,即便是爬了上去,還要面對三丈高的環墻。
三丈高的環墻上,闊六尺有余,武士可以在上面快速奔逃,在數十個箭塔之間穿梭防守。
常磐木門外有常磐木橋,這座木橋只能允許六人并排同行,而且即便是打過了這座橋,還要面對一個甕城,只要走過木橋,就要迎接甕城三面城墻的箭矢。
二丸城,還有另外一座常磐鐵門。
這座鐵門是進出整個小田原城的唯一通道,一旦封閉,基本難以從正面攻破,即便是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傷亡,拿下了這座鐵門,進入山城,還要面對數不盡的盤山道,箭矢、陷阱。
而在城中有水井二十二口,有糧倉可存五年糧。
一座十分標準的倭國山城,即便是擁有無數攻城火炮的大明,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也需要陷陣先登進入,才能撬開這個烏龜殼。
倭人進攻朝鮮,短期內修建的山城,已經很棘手了,而面前這座修了數百年的山城,的確對得起他的稱呼,天下第一堅城的美譽。
而缺乏足夠火器的倭人,面對這座山城,可以說是毫無辦法,如此堅固的城池,只有從內部陷落。
萬歷二十年九月初六,關閉了足足兩年的常磐鐵門緩緩打開,一架驢車緩緩出現,驢車上沒有武器,懸掛一面團龍旗、一面七星旗,緩緩前行,車上是北條氏政派出的使者。
這是北條氏生存的智慧,每當強敵來到了城下,關閉城門,等待敵人進攻一段時間,發現難以攻克,敵陣沖鋒開始畏懼不前的時候,北條氏就會開啟鐵門,派出使者,送上美酒佳肴和財貨,勸對方退兵。
這就是給彼此一個臺階,倭國戰國的生存智慧之一,沒有必要不要付出太大的傷亡魚死網破,在這里死太多的人,是給別人機會。
在小田原城扔下數萬武士的性命,拿下這座城池,自己損失慘重,別的大名就會聞到腥味撲殺過來。
北條氏的使者只有一人,他十分矮小,大約只有不到五尺,穿著極其華美,帶垂纓冠,臉頰兩側佩戴耳飾,穿縹色袍服,和大明儒袍不同,倭國袍服在衣領處用‘單’固定,袍服之下是指貫,指貫是褲管像燈籠一樣的褲子,穿了一雙白襪,沒有穿鞋,也沒有木屐。
兩國交戰不殺來使,這條規矩也適用于倭國,這個使者的驢車會一直會見到敵人的主帥,才會被允許下車,不穿鞋就是代表自己不會逃跑、不回頭的決心。
這身打扮,其實有點像五代十國和唐朝的士大夫,但又不是特別像,正如萬士和所言,三分人樣沒學會,七分獸性根深蒂固,學了,但沒全,也沒學會。
使者走到了敵軍的陣營,見到了這次敵軍主帥酒井忠次。
酒井忠次是德川家康手下的四大天王,更是德川家康的第一家老,他今年已經六十六歲,因為患有眼疾,視力開始下降,還沒到失明的地步,但已經無法再領兵作戰了。
使者奉上了美酒佳肴和財貨后,陳述了北條氏政請求退兵的要求。
“這次的進攻已經打了兩年之久,自從大人退兵后,只留下了三萬人繼續嘗試,這三萬人,是無論如何無法拿下小田原城,小田原城升起了大明團龍旗,大明軍已經抵達了相模灣,如果將軍執意要繼續進攻,恐怕會傷亡慘重,還請將軍慎重,離開此地。”使者的態度十分的恭敬。
酒井忠次真的很能打,如果能夠就此罷兵言和,對于雙方都是好事。
北條氏政派出使者,熊廷弼是知曉并且準許的。
北條氏也有自己的盤算,氏政和氏直,都不太想真的打起來,因為豐臣秀吉很可能以此為理由,發動更大規模的入侵,導致關東平原陷入無休止的戰爭中。